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绪论 | 第9-23页 |
(一)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2页 |
1.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2. 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(1) 理论意义 | 第10-11页 |
(2) 实践意义 | 第11-12页 |
(二) 相关概念界定及关系辨析 | 第12-15页 |
1. 概念界定 | 第12-13页 |
(1) 成人弱势群体 | 第12页 |
(2) 成人学习权 | 第12-13页 |
(3) 学习权保障 | 第13页 |
2. 关系辨析 | 第13-15页 |
(1) 学习权与受教育权的关系 | 第13-14页 |
(2) 学习权和学习权力、学习权利和学习权益辨析 | 第14-15页 |
(三) 文献综述 | 第15-21页 |
1. 国外关于成人弱势群体学习权保障的相关研究 | 第15-16页 |
2. 国内关于成人弱势群体学习权保障的相关研究 | 第16-20页 |
(1) 关于成人教育立法的研究 | 第16-18页 |
(2) 关于成人学习权的研究 | 第18-19页 |
(3) 关于成人弱势群体学习权利保障策略的研究 | 第19-20页 |
3. 现有研究的不足 | 第20-21页 |
(四) 研究方法 | 第21页 |
1. 文献法 | 第21页 |
2. 比较法 | 第21页 |
(五) 研究思路与内容 | 第21-23页 |
1. 研究思路 | 第21-22页 |
2. 研究内容 | 第22-23页 |
一、成人弱势群体学习权保障相关理论及学习权保障的社会背景 | 第23-34页 |
(一) 相关理论概述 | 第23-26页 |
1. 社会公平理论 | 第23页 |
2. 终身学习理论 | 第23-24页 |
3. 人力资本理论 | 第24-25页 |
4. 社会资本理论 | 第25-26页 |
(二) 成人弱势群体学习权保障的社会背景 | 第26-34页 |
1. 国际背景 | 第26-30页 |
(1) 三大理念的广泛传播 | 第26-27页 |
(2) 对人权的日渐重视 | 第27-29页 |
(3) 成人教育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 | 第29-30页 |
2. 国内背景 | 第30-34页 |
(1) 学习型社会的提出 | 第30-31页 |
(2) 社会和谐与包容性发展的要求 | 第31-32页 |
(3) 成人弱势群体自身呼声的日渐强烈 | 第32-34页 |
二、成人弱势群体学习权保障受损现状及成因分析 | 第34-48页 |
(一) 成人弱势群体学习权保障受损现状 | 第34-41页 |
1. 教育与发展权被忽视 | 第34-35页 |
2. 成人教育法规不健全 | 第35-37页 |
3. 教育救助不到位 | 第37-38页 |
4. 学习资源缺乏 | 第38-39页 |
5. 参与教育培训与学习的机会欠缺 | 第39-41页 |
(二) 成人弱势群体学习权保障不足的成因分析 | 第41-48页 |
1. 弱之根本:来自权利主体的内因 | 第41-43页 |
(1) 滞后的学习观 | 第41-42页 |
(2) 匮乏的人力资本 | 第42页 |
(3) 薄弱的维权意识 | 第42-43页 |
2. 多重阻碍:来自义务主体的外因 | 第43-48页 |
(1) 对成人弱势群体的偏见与排斥 | 第43-44页 |
(2) 教育立法的不足 | 第44页 |
(3) 对教育救助措施的贯彻不力 | 第44-45页 |
(4) 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 | 第45-46页 |
(5) 非政府组织的应有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| 第46-47页 |
(6) 培训设计不尽合理 | 第47-48页 |
三、成人弱势群体学习权保障策略 | 第48-58页 |
(一) 强化成人弱势群体的维权意识,更新他们的学习观 | 第48-50页 |
(二) 落实教育救助措施,为成人弱势群体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| 第50-52页 |
(三) 开展全方位教育培训,提升成人弱势群体的人力资本 | 第52-53页 |
(四) 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,创设资源丰富的学习平台 | 第53-55页 |
(五) 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,多方合作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| 第55-56页 |
(六) 完善终身教育立法,保障成人弱势群体学习权的实现 | 第56-58页 |
四、结语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4-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