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 | 第1-4页 |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导论 | 第8-16页 |
(一)问题的提出 | 第8-9页 |
(二)研究概况 | 第9-13页 |
(三)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3页 |
(四)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3-16页 |
一、后现代课程评价的意蕴 | 第16-22页 |
(一)后现代课程评价的内涵 | 第16-20页 |
(二)后现代课程评价的意义 | 第20-22页 |
二、后现代课程评价的发展 | 第22-26页 |
(一)后现代课程评价的兴起时期:评价概念重建(20世纪60年代末—80年代初) | 第22-24页 |
(二)后现代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发展时期(20世纪80年代以后) | 第24-26页 |
三、后现代课程评价的理念 | 第26-32页 |
(一)以人为本,面向发展 | 第26-27页 |
(二)尊重差异,倡导多元 | 第27-29页 |
(三)民主平等,协商对话 | 第29-32页 |
四、后现代课程评价的策略 | 第32-42页 |
(一)注重评价内容的有机性 | 第32-34页 |
(二)实行多元流变的弹性评价标准 | 第34-36页 |
(三)建立多方参与的协商评价机制 | 第36-38页 |
(四)倡导多元化的质性评价方法 | 第38-42页 |
五、后现代课程评价的启示 | 第42-46页 |
(一)重视课程评价的反思研究 | 第42-43页 |
(二)倡导多元化课程评价实践 | 第43-44页 |
(三)着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评价 | 第44-46页 |
结束语 | 第46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2页 |
后记 | 第52-54页 |
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