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功率AT换挡过程缓冲控制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7页 |
·自动变速器综述 | 第11-13页 |
·大功率行星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技术及发展 | 第13-20页 |
·国外典型大功率行星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技术 | 第14-19页 |
·我国大功率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研究现状 | 第19-20页 |
·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缓冲控制 | 第20-24页 |
·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分类 | 第20页 |
·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缓冲控制研究现状 | 第20-24页 |
·论文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4-27页 |
·论文选题意义 | 第24-25页 |
·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5-27页 |
第2章 动力传动系统建模与换挡过程分析 | 第27-57页 |
·车辆动力传动系统 | 第27-28页 |
·动力源模型 | 第28-31页 |
·发动机模型 | 第28-29页 |
·液力变矩器模型 | 第29-31页 |
·变速器挡位分析 | 第31-36页 |
·变速器挡位组合分析 | 第31-33页 |
·变速器空挡运动学分析 | 第33-36页 |
·动力输出模型 | 第36-39页 |
·车辆行驶方程 | 第36-37页 |
·车辆动力性计算 | 第37-39页 |
·行星变速器动力学统一模型 | 第39-43页 |
·变速器 1?2 换挡过程分析 | 第43-51页 |
·在挡状态分析 | 第45-46页 |
·变速器 1→2 升挡过程动力学分析 | 第46-47页 |
·变速器 2→1 降挡过程动力学分析 | 第47-51页 |
·变速器 3?4 换挡过程分析 | 第51-54页 |
·在挡状态分析 | 第51-52页 |
·变速器 3→4 升挡过程动力学分析 | 第52-53页 |
·变速器 4→3 降挡过程动力学分析 | 第53-54页 |
·不同换挡过程分析对比 | 第54-56页 |
·升挡/降挡过程对比 | 第54-55页 |
·变速器 1?2 换挡/ 3?4 换挡过程对比 | 第55-5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3章 执行机构换挡过程缓冲建模与分析 | 第57-77页 |
·换挡离合器分析与建模 | 第57-66页 |
·换挡离合器结构 | 第57-58页 |
·换挡离合器的结构补偿 | 第58-60页 |
·换挡离合器活塞运动模型 | 第60-62页 |
·换挡离合器摩擦模型 | 第62-66页 |
·换挡过程电液操控系统的建模与分析 | 第66-75页 |
·电磁阀-电磁调压阀换挡缓冲过程 | 第67-70页 |
·准备相活塞腔充油分析 | 第70-7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5-77页 |
第4章 换挡过程分阶段缓冲控制建模 | 第77-97页 |
·基于油压估计的转矩相控制模型 | 第77-80页 |
·换挡离合器油压估计 | 第77-79页 |
·转矩相缓冲控制模型 | 第79-80页 |
·惯性相滑模变结构控制模型 | 第80-86页 |
·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 | 第81-82页 |
·惯性相控制问题建模 | 第82-85页 |
·惯性相缓冲控制模型 | 第85-86页 |
·换挡过程缓冲控制仿真研究 | 第86-95页 |
·变速器 1?2 动力换挡过程仿真 | 第88-91页 |
·变速器 3?4 动力换挡过程仿真 | 第91-94页 |
·变工况 1→2 升挡过程仿真 | 第94-9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5-97页 |
第5章 换挡过程缓冲控制试验研究及改进 | 第97-115页 |
·换挡过程缓冲控制试验研究 | 第97-106页 |
·换挡控制系统开发 | 第97-99页 |
·换挡过程缓冲控制试验 | 第99-106页 |
·基于客观评价指标的换挡过程改进 | 第106-114页 |
·换挡品质评价特性分析 | 第106-111页 |
·基于换挡品质评价分析的仿真和试验验证 | 第111-11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4-115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115-117页 |
全文总结 | 第115-116页 |
创新点 | 第116页 |
展望 | 第116-11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科研工作 | 第117-119页 |
致谢 | 第119-120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20-12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1-12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