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附件 | 第1-5页 |
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主要符号说明 | 第10-12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8页 |
| ·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·铁路车轮噪声的研究概况 | 第13-15页 |
| ·国外车轮噪声研究 | 第13-15页 |
| ·国内车轮噪声研究 | 第15页 |
| ·振动和声辐射的研究概况 | 第15-16页 |
| 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| 第二章 车轮振动与声辐射理论基础 | 第18-29页 |
| ·结构振动理论基础 | 第18-21页 |
| ·质点振动学 | 第18-19页 |
| ·车轮振动的模态分析理论 | 第19-21页 |
| ·声学理论基础 | 第21-23页 |
| ·声学基本概念 | 第21-23页 |
| ·声场分析的理论基础 | 第23页 |
| ·基于边界元法的声辐射计算理论 | 第23-27页 |
| ·非耦合直接边界元 | 第24-25页 |
| ·耦合直接边界元 | 第25-27页 |
| ·声学网格划分要求 | 第27-28页 |
| ·基于 ANSYS 和 VIRTUAL.LAB 振动声辐射分析流程 | 第2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| 第三章 轮轨系统噪声激励模型 | 第29-38页 |
| ·轨道不平顺 | 第29-31页 |
| ·轨道不平顺概述 | 第29页 |
| ·国内外轨道不平顺功率谱 | 第29-31页 |
| ·轮轨表面粗糙度输入模型 | 第31-35页 |
| ·轮轨表面粗糙度 | 第32页 |
| ·轮轨接触滤波 | 第32-33页 |
| ·轮轨表面粗糙度输入方法 | 第33-35页 |
| ·模拟不平顺 | 第35-36页 |
| ·轮轨垂向作用力模拟结果 | 第36-3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| 第四章 车轮有限元分析 | 第38-51页 |
| ·ANSYS 软件概述 | 第38页 |
| ·车轮三维模型的建立 | 第38-39页 |
| ·车轮模态分析 | 第39-44页 |
| ·车轮谐响应分析 | 第44-47页 |
| ·车轮动力响应特性 | 第47-5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| 第五章 车轮声辐射特性分析 | 第51-57页 |
| ·VIRTUAL.LAB 软件概述 | 第51页 |
| ·车轮边界元模型的建立 | 第51-52页 |
| ·车轮的声辐射效率 | 第52-53页 |
| ·车轮声辐射特性 | 第53-56页 |
| ·运行速度对车轮噪声的影响 | 第53-55页 |
| ·轮轨接触点对车轮噪声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| 第六章 声学 ATV 分析车轮贡献 | 第57-67页 |
| ·声学传递向量 ATV 理论 | 第57页 |
| ·车轮 ATV 的分析求解 | 第57-59页 |
| ·划分面板区域 | 第59-60页 |
| ·车轮板块声学贡献量分析 | 第60-66页 |
| ·板块声压贡献量结果分析 | 第60-62页 |
| ·板块声功率贡献量结果分析 | 第62-6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|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7-70页 |
| ·主要工作回顾 | 第67页 |
| ·主要结论 | 第67-68页 |
| ·本课题的工作展望 | 第68-7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0-73页 |
|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3-74页 |
| 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