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蔗糖为原料合成食品级润滑剂的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1页 |
·前言 | 第11页 |
·食品级润滑剂简述 | 第11-13页 |
·食品级润滑剂的功能 | 第11-12页 |
·食品级润滑剂的组成及现状 | 第12页 |
·食品级润滑剂的成分要求 | 第12页 |
·食品级润滑剂与普通润滑剂的区别 | 第12-13页 |
·润滑剂基础油蔗糖多酯的研究 | 第13页 |
·蔗糖多酯的定义及分子结构 | 第13页 |
·蔗糖多酯的理化性质 | 第13页 |
·国内外合成SPE的研究概况 | 第13-16页 |
·溶剂法 | 第14页 |
·无溶剂法 | 第14-15页 |
·相转移法 | 第15-16页 |
·生物法 | 第16页 |
·蔗糖多酯的主要分析方法 | 第16-17页 |
·薄层色谱法 | 第16-17页 |
·红外光谱法 | 第17页 |
·高效液相色谱法 | 第17页 |
·蔗糖多酯的应用 | 第17-20页 |
·食品业中的应用 | 第18页 |
·医疗保健业中的应用 | 第18-19页 |
·日用化学品中的应用 | 第19页 |
·食品机械设备上的应用 | 第19页 |
·其他行业的应用 | 第19-20页 |
·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意义 | 第20-21页 |
·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| 第20页 |
·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油酸蔗糖多酯合成的研究 | 第21-35页 |
·实验仪器、试剂及材料 | 第21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21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21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1-24页 |
·SPE合成的原理 | 第21-22页 |
·SPE合成与精制 | 第22-23页 |
·分析方法 | 第23-24页 |
·Box-Behnken响应面实验 | 第24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24-34页 |
·产物的FT-IR及HPLC分析与表征 | 第24-26页 |
·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26-29页 |
·响应面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29-31页 |
·各因素交互作用对响应值影响的分析 | 第31-3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三章 棕榈油蔗糖多酯的合成及工艺优化 | 第35-45页 |
·实验仪器、试剂及材料 | 第35-36页 |
·实验仪器及试剂 | 第35-36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6-37页 |
·棕榈油蔗糖多酯的合成与精制 | 第36页 |
·分析方法 | 第36页 |
·正交实验 | 第36-37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7-43页 |
·产物的FT-IR及HPLC分析与表征 | 第37-39页 |
·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9-42页 |
·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2-4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3-45页 |
第四章 蔗糖多酯的理化性能的测定研究 | 第45-50页 |
·实验仪器和试剂 | 第45-46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45-46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46页 |
·蔗糖多酯主要理化性能的测定 | 第46-47页 |
·蔗糖多酯中重金属等元素含量的测定 | 第47页 |
·样品预处理及标准溶液配制 | 第47页 |
·ICP-OES测试参数 | 第47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7-49页 |
·蔗糖多酯理化性能测试结果 | 第47页 |
·蔗糖多酯中重金属等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 | 第47-4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0-52页 |
·结论 | 第50-51页 |
·展望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