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话语篇的人际隐喻研究--基于曹禺戏剧人物对话的分析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6-9页 |
Contents | 第9-11页 |
引言 | 第11-19页 |
(一) 研究概况 | 第11-17页 |
1. 国内研究概况 | 第11-15页 |
2. 国外研究概况 | 第15-17页 |
(二) 基本思路和研究意义 | 第17页 |
1. 基本思路 | 第17页 |
2. 研究意义 | 第17页 |
(三) 理论基础、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| 第17-19页 |
1. 理论基础 | 第17-18页 |
2. 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3. 语料来源 | 第18-19页 |
一、会话语篇中的情态隐喻 | 第19-33页 |
(一) 情态与情态系统 | 第19-21页 |
(二) 会话语篇中情态隐喻变量的体现 | 第21-25页 |
1. 取向与类别 | 第22-23页 |
2. 价值 | 第23-24页 |
3. 归一性 | 第24-25页 |
(三) 会话语篇中情态隐喻的分类 | 第25-28页 |
1. 认识型情态隐喻 | 第25-26页 |
2. 道义型情态隐喻 | 第26-27页 |
3. 动力型情态隐喻 | 第27-28页 |
(四) 会话语篇中情态隐喻的特点 | 第28-33页 |
1. 情态否定不转移 | 第28-29页 |
2. 隐喻成分的多义性 | 第29-31页 |
3. 情态意义投射性 | 第31-33页 |
二、会话语篇中的语气隐喻 | 第33-46页 |
(一) 语气与语气系统 | 第33-36页 |
(二) 会话语篇中语气隐喻的类型 | 第36-42页 |
1. 陈述语气的隐喻类型 | 第37-39页 |
2. 疑问语气的隐喻类型 | 第39-40页 |
3. 祈使语气的隐喻类型 | 第40-41页 |
4. 感叹语气的隐喻类型 | 第41-42页 |
(三) 会话语篇中语气隐喻的特点 | 第42-46页 |
1. 语境依赖性 | 第42-43页 |
2. 语义复合性 | 第43-44页 |
3. 话语回应理想化 | 第44-46页 |
三、会话语篇人际隐喻的功能 | 第46-57页 |
(一) 人际隐喻的语用功能 | 第46-50页 |
1. 构建交际双方的合作原则 | 第46-48页 |
2. 构建交际双方的礼貌原则 | 第48-50页 |
(二) 人际隐喻的社会功能 | 第50-54页 |
1. 体现交际双方的权势关系 | 第50-52页 |
2. 传递交际双方的亲疏关系信息 | 第52-54页 |
(三) 人际隐喻的语篇功能 | 第54-57页 |
1. 促进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| 第54-55页 |
2. 提高语篇的信息度 | 第55页 |
3. 体现语篇的意图性 | 第55-57页 |
结语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后记 | 第61-62页 |
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| 第62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