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语义、词汇、词义(训诂学)论文--现代词汇论文

人称指示语转换移情与离情的顺应性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绪论第10-16页
 (一) 研究概况第10-13页
  1.国内研究概况第10-12页
  2.国外研究概况第12-13页
  3.研究中存在问题第13页
 (二) 研究对象第13-14页
 (三) 研究思路第14页
 (四) 选题意义第14-15页
  1.理论意义第14页
  2.应用价值第14-15页
 (五) 理论依据、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15-16页
  1.理论依据第15页
  2.研究方法第15页
  3.语料来源第15-16页
一、 对语用移情与离情的基本认识第16-23页
 (一) 语用移情第16-17页
 (二) 语用离情第17页
 (三) 人称指示语转换与语用移情和离情的关系第17-23页
  1.人称指示语常规使用第17页
  2.人称指示语的非常规使用第17-23页
二、 人称指示语转换使用的理据第23-29页
 (一) 语用认知心理角度第23-24页
 (二) 语境角度第24-29页
  1.表达方式第25-26页
  2.语体选择第26页
  3.价值观念体现第26-29页
三、 顺应理论三个维度下的人称指示转换第29-35页
 (一) 语言顺应理论的主要观点第29页
 (二) 人称指示语转换的顺应性研究第29-35页
  1.心理世界第30-31页
  2.社交世界第31-33页
  3.物理世界第33-35页
四、 人称指示语转换的语用策略第35-44页
 (一) 合作原则的运用第35-39页
  1.合作原则的遵守第35-37页
  2.合作原则违反第37-39页
 (二) 礼貌原则的运用第39-41页
  1.积极面子第39-40页
  2.消极面子第40-41页
 (三) 得体原则的运用第41-44页
  1.语效准则运用第42页
  2.价值准则的遵守第42-43页
  3.价值准则与语效准则共同遵守第43-44页
结语第44-45页
参考文献第45-48页
致谢第48-49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9-50页

论文共5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特指问表否定问题研究--以“什么”、“哪”、“谁”、“怎么”为例
下一篇:会话语篇的人际隐喻研究--基于曹禺戏剧人物对话的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