船舶复杂推进轴系扭振机理及计算软件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11-12页 |
| ·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| 第12-14页 |
| 第2章 船舶推进轴系扭振理论研究 | 第14-25页 |
| ·船舶推进装置形式 | 第14-15页 |
| ·扭转振动计算的基本方法 | 第15-25页 |
| ·概述 | 第15-16页 |
| ·轴系扭转振动计算方法之比较 | 第16-19页 |
| ·轴系扭转振动当量系统的建立 | 第19-20页 |
| ·轴系扭转振动计算工况的确定 | 第20-22页 |
| ·扭振一般方程及其求解 | 第22-25页 |
| 第3章 复杂轴系扭振机理关键技术研究 | 第25-74页 |
| ·原动机扭转振动激励计算方法 | 第25-33页 |
| ·示功图法 | 第27-28页 |
| ·模拟示功图法 | 第28-30页 |
| ·经验公式法 | 第30-33页 |
| ·气缸负荷分布不均匀性及两机相位角问题研究 | 第33-36页 |
| ·螺旋桨激励力矩计算方法 | 第36-41页 |
| ·概述 | 第36-37页 |
| ·轴承力的简谐分析 | 第37-39页 |
| ·螺旋桨激励力矩的经验计算方法 | 第39-41页 |
| ·复杂轴系的功率分配问题研究 | 第41-56页 |
| ·功率分配问题概述 | 第41-43页 |
| ·柴油机功率曲线 | 第43-47页 |
| ·螺旋桨的推进特性曲线 | 第47-48页 |
| ·轴带电机的功率曲线 | 第48-50页 |
| ·泵类元件的功率曲线 | 第50-51页 |
| ·功率分配问题的处理方法 | 第51-56页 |
| ·万向联轴器二次激励问题研究 | 第56-60页 |
| ·全回转推进轴系的特点 | 第56-57页 |
| ·运动分析 | 第57-58页 |
| ·静力分析 | 第58-59页 |
| ·动力分析及处理方法 | 第59-60页 |
| ·扭振系统阻尼问题研究 | 第60-74页 |
| ·阻尼的表示方法 | 第60-65页 |
| ·柴油机阻尼 | 第65-68页 |
| ·螺旋桨阻尼 | 第68-70页 |
| ·齿轮传动系统的阻尼 | 第70-71页 |
| ·减振器阻尼 | 第71-73页 |
| ·发电机阻尼 | 第73-74页 |
| 第4章 扭振计算软件开发及关键技术研究 | 第74-87页 |
| ·概述 | 第74页 |
| ·需求分析 | 第74-76页 |
| ·软件的总体设计及模块划分 | 第76-79页 |
| ·软件的用户界面设计 | 第79-81页 |
| ·数据设计 | 第81-84页 |
| ·数据库设计 | 第82-83页 |
| ·XML格式数据设计 | 第83-84页 |
| ·关键算法 | 第84-87页 |
| 第5章 计算实例与分析 | 第87-95页 |
| ·全回转推进轴系扭振计算实例 | 第87-92页 |
| ·系统组成简述 | 第87-88页 |
| ·当量模型的建立 | 第88页 |
| ·参数的取值 | 第88页 |
| ·功率分配 | 第88-89页 |
| ·计算结果比较及分析 | 第89-92页 |
| ·双机并车轴系扭振计算实例 | 第92-95页 |
| ·系统组成简述 | 第92页 |
| ·当量模型的建立 | 第92-93页 |
| ·计算结果 | 第93-95页 |
|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95-97页 |
| ·本文工作的总结 | 第95页 |
| ·展望 | 第95-97页 |
| 致谢 | 第97-9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8-101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01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