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研究--以九江学院为例
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9页 |
| 1 绪论 | 第9-15页 |
| ·研究的背景 | 第9-10页 |
| ·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3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 | 第13页 |
| ·研究的意义 | 第13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13-14页 |
| ·研究对象 | 第14-15页 |
| 2 研究设计 | 第15-21页 |
| ·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5-17页 |
| ·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| 第15-16页 |
| ·教育目的论 | 第16页 |
| ·教育结构论 | 第16页 |
| ·角色理论 | 第16-17页 |
| ·核心概念的界定 | 第17-19页 |
| ·社会工作 | 第17-18页 |
| ·学校社会工作 | 第18页 |
| ·高校辅导员 | 第18-19页 |
| ·研究的方法 | 第19-21页 |
| ·文献研究法 | 第19页 |
| ·问卷调查法 | 第19-20页 |
| ·个案访谈法 | 第20-21页 |
| 3 学生对辅导员的角色满意度和角色期待 | 第21-24页 |
| ·学生对辅导员的角色满意度 | 第21-22页 |
| ·学生对辅导员的角色期待 | 第22-24页 |
| 4 辅导员的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24-32页 |
| ·辅导员工作现状 | 第24-27页 |
| ·辅导员队伍结构分析 | 第24-25页 |
| ·辅导员工作结构分析 | 第25-27页 |
| ·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 | 第27-32页 |
| ·缺乏归属感,辅导员队伍不稳定 | 第27-28页 |
| ·路径依赖导致职业倦怠 | 第28页 |
| ·辅导员队伍素质不高,专业性有待提高 | 第28页 |
| ·辅导员工作过于“行政化” | 第28-29页 |
| ·辅导员工作理念和方法陈旧,服务意识不强 | 第29-30页 |
| ·辅导员缺乏系统的培训 | 第30页 |
| ·辅导员对工作满意度低,工作积极性不高 | 第30-32页 |
| 5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方法 | 第32-40页 |
| ·学校社会工作理念的引入 | 第32-35页 |
| ·树立平等尊重的理念 | 第32-33页 |
| ·树立“助人自助”理念 | 第33页 |
| ·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 | 第33-35页 |
| ·学校社会工作模式的介入 | 第35-36页 |
| ·学校社会工作方法的引入 | 第36-40页 |
| ·灵活运用个案工作 | 第37页 |
| ·发挥团体工作优势 | 第37-38页 |
| ·借鉴社区工作思路,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| 第38-40页 |
| 6 结语 | 第40-4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| 附录 | 第43-47页 |
| 致谢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