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世界各国中等教育概况论文

1890-1920年美国中等教育变革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9-16页
 一、 问题提出第9-10页
 二、 核心概念第10页
  (一) 中等教育第10页
  (二) 职业教育第10页
 三、 文献综述第10-14页
  (一) 国内研究第11-12页
  (二) 国外研究第12-14页
 四、 研究目的与思路第14-15页
 五、 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 (一) 文献分析法第15页
  (二) 比较研究法第15-16页
第二章 1890-1920 年美国中等教育变革的背景第16-24页
 一、 社会背景第16-17页
  (一) 工业化第16页
  (二) 城市化第16-17页
  (三) 移民浪潮第17页
 二、 思想背景第17-20页
  (一) 社会达尔文主义——萨姆纳第18页
  (二) 改良主义——莱斯特·沃德第18-19页
  (三) 实用主义哲学——皮尔士、詹姆斯、杜威第19-20页
 三、 教育背景第20-24页
  (一) 进步教育运动第20-21页
  (二) 教育家思想——哈里斯、杜威第21-22页
  (三) 进步主义时期中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第22-24页
第三章 《十人委员会报告》与中学课程变革第24-40页
 一、 背景第24-26页
  (一) 中学入学人数大幅增加第24-25页
  (二) 关于中学目标的讨论第25页
  (三) 各中学课程和大学入学标准不统一第25-26页
 二、 NEA 和十人委员会第26-28页
 三、 《报告》的主要内容第28-32页
  (一) 中学学科教学第28-30页
  (二) 简化中学课程第30页
  (三) 中学课程方案第30-32页
  (四) 大学与中学的关系第32页
 四、 对《报告》的争议第32-34页
 附表第34-40页
第四章 《史密斯—休斯法案》与职业教育的推进第40-46页
 一、 背景第40-42页
  (一) 对手工训练的倡导第40-41页
  (二) 伍德沃德与手工训练学校第41页
  (三) 职业教育运动的进展第41-42页
 二、 全国工业教育促进会与《史密斯—休斯法案》第42-43页
  (一) 全国工业教育促进协会的成立第42-43页
  (二) 职业教育运动的转折第43页
  (三) 推动《法案》的颁布第43页
 三、 《法案》的主要内容第43-46页
  (一) 联邦政府拨款补助各州职业教育第44页
  (二) 与州合作提供职业教育的师资训练第44页
  (三) 在公立学校设立职业科和职业课程第44-46页
第五章 《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》与新一轮中等教育改组第46-54页
 一、 背景第46-48页
  (一) 社会变革第46-47页
  (二) 中学入学人数激增第47页
  (三) 教育理论的变化第47-48页
 二、 NEA 和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第48-49页
 三、 《基本原则》的主要内容第49-54页
  (一) 民主社会与教育的主要目标第49-50页
  (二) 学科重组和课程计划第50页
  (三) 学制变革——六三三学制第50-51页
  (四) 中等教育的专门化和统一化功能第51-52页
  (五) 综合中学——标准化的中等学校第52-54页
第六章 三十年美国中等教育特征之改变第54-58页
 一、 中等学校内涵之改变第54-55页
  (一) 教育目标之改变第54-55页
  (二) 教育对象之扩展第55页
 二、 中学课程之改变第55-56页
  (一) 课程多样化第56页
  (二) 课程分化第56页
 三、 职业教育倾向愈益明显第56-58页
第七章 变革对美国中等教育的影响及意义第58-63页
 一、 变革的影响及意义第58-61页
  (一) 六三三学制作为标准学制影响至今第58-59页
  (二) 综合中学推动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第59-60页
  (三) 职业教育培养工业化所需人才第60-61页
 二、 启示与思考第61-63页
  (一) 随着社会变化积极对教育作出重组和变革第61页
  (二) 中等教育变革应对教育目标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第61-62页
  (三) 恰当处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第62页
  (四) 发挥学术团体和民间教育机构在教育变革中的作用第62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6页
后记第66-67页
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支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
下一篇:与高中语文写作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校本课程开发--基于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《成功轨迹》校本课程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