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身刚度计算方法与优化研究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7页 |
·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·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5-17页 |
第2章 车身参数化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| 第17-31页 |
·有限元法介绍 | 第17-19页 |
·概述 | 第17页 |
·有限元基本思想 | 第17-19页 |
·有限元法的基本步骤 | 第19页 |
·参数化建模方法概述 | 第19-21页 |
·参数化建模技术 | 第20页 |
·软件 SFE-Concept 介绍 | 第20-21页 |
·车身参数化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| 第21-25页 |
·零部件参数化 | 第21-22页 |
·模型组装 | 第22-25页 |
·车身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25页 |
·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| 第25-29页 |
·车身模态分析结果 | 第25-28页 |
·车身模态试验 | 第28页 |
·仿真分析与试验结果的对比 | 第28-2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9-31页 |
第3章 车身刚度计算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1-49页 |
·刚度求解理论 | 第31-33页 |
·扭转刚度理论基础 | 第31页 |
·弯曲刚度理论基础 | 第31-33页 |
·车身刚度计算约束加载方法总结 | 第33-34页 |
·边界约束形式对车身刚度的影响 | 第34-41页 |
·边界约束形式对扭转刚度的影响 | 第34-38页 |
·边界约束形式对弯曲刚度的影响 | 第38-41页 |
·加载方式对车身刚度的影响 | 第41-45页 |
·载荷大小对车身刚度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·加载位置对车身刚度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·网格尺寸对车身刚度的影响 | 第45-4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4章 车身刚度计算方法的确定 | 第49-57页 |
·边界约束形式的确定 | 第49-51页 |
·车身刚度计算方法的建立 | 第51-55页 |
·车身刚度计算方法的确定 | 第51-53页 |
·车身刚度计算 | 第53页 |
·车身静态刚度试验 | 第53-54页 |
·计算结果对比 | 第54-5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5章 车身焊点布局优化 | 第57-69页 |
·焊点数学模型 | 第57-59页 |
·焊点对车身刚度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·焊点布局优化设计 | 第60-62页 |
·焊点布局优化设计结果分析 | 第62-67页 |
·模态分析对比 | 第63-66页 |
·弯曲刚度分析对比 | 第66页 |
·扭转刚度分析对比 | 第66-6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7-69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9-71页 |
·结论 | 第69-70页 |
·展望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5页 |
致谢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