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2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2-19页 |
| ·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3-14页 |
| ·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8页 |
| ·冷却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| ·节温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| ·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8-19页 |
| 第2章 电子节温器的结构设计 | 第19-34页 |
| ·滑套式电子节温器结构设计 | 第19-21页 |
| ·设计要求 | 第19页 |
| ·基于 Pro/E 的电子节温器三维建模 | 第19-21页 |
| ·电子节温器的参数计算 | 第21-33页 |
| ·圆柱形壳体及大小循环孔参数设计 | 第21-22页 |
| ·滑套及推杆的参数设计 | 第22-24页 |
| ·步进电机参数设计 | 第24-30页 |
| ·步进电机的控制模型 | 第30-3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| 第3章 电子节温器的控制策略研究 | 第34-48页 |
| ·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| 第34-35页 |
| ·基于发动机冷却液的模糊控制器设计 | 第35-47页 |
| ·模糊控制器的模糊输入量和输出量确定 | 第36-37页 |
| ·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的模糊化 | 第37-39页 |
| ·模糊控制规则的制定 | 第39-41页 |
| ·模糊推理 | 第41-44页 |
| ·反模糊化 | 第44-4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| 第4章 发动机冷却系统建模与仿真 | 第48-74页 |
| ·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 | 第48-49页 |
| ·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| 第49-51页 |
| ·冷却系统的组成 | 第49-50页 |
| ·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 | 第50-51页 |
| ·冷却系统的数学模型 | 第51-55页 |
| ·发动机数学模型 | 第51-52页 |
| ·散热器的数学模型 | 第52-53页 |
| ·节温器数学模型 | 第53-54页 |
| ·风扇数学模型 | 第54页 |
| ·水泵数学模型 | 第54-55页 |
| ·基于 GT-SUITE/GT-COOL 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一维建模 | 第55-64页 |
| ·GT-SUITE/GT-COOL 软件简介 | 第55-56页 |
| ·流体动力学理论计算 | 第56-57页 |
| ·基于 GT-COOL 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建模 | 第57-64页 |
| ·冷却系统的参数仿真优化 | 第64-72页 |
| ·发动机的技术参数计算 | 第64页 |
| ·散热器的技术参数计算 | 第64-65页 |
| ·节温器的技术参数计算 | 第65页 |
| ·水泵的参数优化匹配 | 第65-69页 |
| ·风扇参数优化匹配 | 第69-72页 |
| ·冷却系统性能验证 | 第72-7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| 第5章 电子节温器控制策略的仿真优化 | 第74-92页 |
| ·耦合仿真平台的实现 | 第74页 |
| ·耦合仿真模型的建立 | 第74-80页 |
| ·模糊控制器模型的建立 | 第74-76页 |
| ·电子节温器等效模型的建立 | 第76-78页 |
| ·耦合仿真模型的建立 | 第78-80页 |
| ·模糊控制器比例因子的优化 | 第80-84页 |
| ·比例因子对系统的影响 | 第80-81页 |
| ·比例因子的仿真优化 | 第81-84页 |
| ·控制策略的优化 | 第84-89页 |
| ·模糊控制规则的调整 | 第84-87页 |
| ·隶属函数的分布的调整 | 第87-88页 |
| ·控制策略的优化仿真 | 第88-89页 |
| ·优化前后的控制策略性能对比仿真 | 第89-90页 |
| ·电子节温器与传统石蜡节温器的对比仿真 | 第90-9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91-92页 |
| 结论 | 第92-9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4-98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发布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98-99页 |
| 致谢 | 第99-10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