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10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0-21页 |
第一节 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第二节 约会暴力的定义 | 第11-12页 |
第三节 约会暴力的测量 | 第12-14页 |
一、 约会暴力的测量指标 | 第12-13页 |
二、 约会暴力的测量工具 | 第13-14页 |
第四节 约会暴力的现状研究 | 第14-15页 |
一、 国外约会暴力的研究现状 | 第14页 |
二、 国内约会暴力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第五节 约会暴力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| 第15-18页 |
一、 父母教育方式与约会暴力关系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二、 成人依恋与约会暴力关系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三、 自我控制与约会暴力关系的研究 | 第17-18页 |
第六节 已有研究的不足 | 第18-19页 |
第七节 本研究的目的、意义 | 第19-21页 |
一、 研究目的 | 第19页 |
二、 研究意义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大学生约会暴力的因素结构研究 | 第21-34页 |
第一节 目的 | 第21页 |
第二节 方法与程序 | 第21-23页 |
一、 冲突策略量表(CTS2)的翻译 | 第21-22页 |
二、 初测对象 | 第22-23页 |
三、 研究程序 | 第23页 |
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| 第23-32页 |
一、 项目分析 | 第23-26页 |
二、 结构分析 | 第26-31页 |
三、 信效度分析 | 第31-32页 |
第四节 讨论 | 第32-33页 |
一、 实证模型与原 CTS2 的差异 | 第32-33页 |
二、 大学生约会暴力的结构特征 | 第33页 |
第五节 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 云南省大学生约会暴力现状调查 | 第34-61页 |
第一节 目的 | 第34页 |
第二节 方法与程序 | 第34-38页 |
一、 被试 | 第34-36页 |
二、 工具 | 第36-38页 |
三、 统计方法 | 第38页 |
第三节 结果 | 第38-51页 |
一、 云南省大学生约会暴力的总体状况 | 第38-40页 |
二、 云南省大学生约会暴力在不同人口统计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| 第40-43页 |
三、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对约会暴力行为的影响 | 第43-46页 |
四、 大学生成人依恋状态对约会暴力行为的影响 | 第46-50页 |
五、 大学生自我控制对约会暴力行为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第四节 讨论 | 第51-59页 |
一、 云南省大学生约会暴力的总体状况与相互性 | 第51-54页 |
二、 云南省大学生约会暴力的影响因素 | 第54-59页 |
第五节 小结 | 第59-61页 |
第四章 云南省大学生约会暴力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| 第61-68页 |
第一节 目的 | 第61页 |
第二节 方法 | 第61页 |
一、 被试 | 第61页 |
二、 统计方法 | 第61页 |
第三节 结果 | 第61-65页 |
一、 大学生成人依恋、自我控制与约会暴力关系的初步分析 | 第61-63页 |
二、 成人依恋在自我控制和约会暴力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| 第63-65页 |
第四节 讨论 | 第65-67页 |
第五节 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五章 总结 | 第68-73页 |
第一节 减少大学生约会暴力的几点建议 | 第68-71页 |
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| 第71-73页 |
一、 不足之处 | 第71页 |
二、 今后研究的方向 | 第71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7页 |
附录 | 第77-8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| 第82页 |
参与课题 | 第82-83页 |
致谢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