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左X1右X2”格式的多角度研究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零 绪论 | 第8-16页 |
| ·选题理由及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| ·选题理由 | 第8-9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9-14页 |
| ·类固定短语的研究 | 第9-10页 |
| ·待嵌格式的研究 | 第10-11页 |
| ·与“左X1右X2”格式相关的研究 | 第11-13页 |
| ·其他方位词待嵌格式研究 | 第13-14页 |
| ·研究范围 | 第14-15页 |
| ·语料来源 | 第15-16页 |
| 第一章 “左V1右V2”的构成及句法语义特点 | 第16-31页 |
| ·“左V1右V2”格式的内部构成 | 第16-22页 |
| ·V的音节分类 | 第16-17页 |
| ·V的选择 | 第17-22页 |
| ·“左V1右V2”格式的语法意义 | 第22-28页 |
| ·V的语义分类 | 第22-24页 |
| ·A类“左V1右V2”的语法意义 | 第24-26页 |
| ·B类“左V1右V2”的语法意义 | 第26-28页 |
| ·“左V1右V2”格式的句法功能 | 第28-31页 |
| ·作谓语 | 第28-29页 |
| ·作主语 | 第29页 |
| ·作定语 | 第29-30页 |
| ·作补语 | 第30页 |
| ·作状语 | 第30-31页 |
| 第二章 “左N1右N2”的构成及句法语义特点 | 第31-37页 |
| ·“左N1右N2”格式的内部构成 | 第31-32页 |
| ·N1和N2的关系 | 第31页 |
| ·N的选择 | 第31-32页 |
| ·“左N1右N2”格式的语法意义 | 第32-35页 |
| ·格式的语法意义 | 第32-34页 |
| ·“左”、“右”的语义演变 | 第34-35页 |
| ·“左N1右N2”格式的句法功能 | 第35-37页 |
| ·“左N1右N2”作主语 | 第35页 |
| ·“左N1右N2”作宾语 | 第35-36页 |
| ·“左N1右N2”作定语 | 第36-37页 |
| 第三章 “左—L1右—L2”的构成及句法语义特点 | 第37-44页 |
| ·“左—L1右—L2”格式的构成 | 第37-39页 |
| ·“左—L1右—L2”格式的语法意义 | 第39-42页 |
| ·“L”为名量词 | 第39-41页 |
| ·“L”为动量词 | 第41-42页 |
| ·“左—L1右—L2”格式的句法功能 | 第42-44页 |
| ·作状语 | 第42-43页 |
| ·作谓语 | 第43页 |
| ·作定语和补语 | 第43-44页 |
| 第四章 “左VP1右VP2”构成及句法语义特点 | 第44-50页 |
| ·“左V不C,右V不C”的构成及句法语义特点 | 第44-46页 |
| ·“左V不C,右V不C”的构成 | 第44-45页 |
| ·“左V不C,右V不C”的句法语义特点 | 第45-46页 |
| ·“两难式”的句法语义特点 | 第46-48页 |
| ·“左也不是,右也不是”的语义特点 | 第46-47页 |
| ·“左也不是,右也不是”的句法功能 | 第47-4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8-50页 |
| 第五章 “左X1右X2”与其他方位词待嵌格式比较 | 第50-61页 |
| ·与“东X1西X2”格式比较 | 第50-55页 |
| ·V的选择不同 | 第51-53页 |
| ·组合能力不同 | 第53-54页 |
| ·语法意义不同 | 第54-55页 |
| ·与“前X1后X2”格式比较 | 第55-60页 |
| ·V的选择不同 | 第55-56页 |
| ·组合能力不同 | 第56-57页 |
| ·语法意义不同 | 第57-6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| 结语 | 第61-6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4-69页 |
| 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