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9-15页 |
·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·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0-14页 |
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| 第10-11页 |
·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均衡发展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均衡评价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4页 |
·本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均衡的评价指标及方法述评 | 第15-23页 |
·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均衡的内涵界定 | 第15页 |
·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均衡包括投入均衡、过程均衡和产出均衡 | 第15页 |
·义务教育财政均衡是有差异的均衡 | 第15页 |
·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均衡的评价指标 | 第15-19页 |
·投入评价指标 | 第16-17页 |
·过程评价指标 | 第17-18页 |
·产出评价指标 | 第18-19页 |
·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均衡的评价方法 | 第19-22页 |
·义务教育财政投入评价指标的赋权方法 | 第19-21页 |
·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均衡度的测算 | 第21-22页 |
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3章 山东省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存在的问题 | 第23-31页 |
·教育投入差距明显 | 第23-24页 |
·各地市小学和初中教育经费支出差距扩大 | 第23页 |
·生均教育经费投入的城乡差距明显 | 第23-24页 |
·各地市教师工资的差异明显 | 第24页 |
·办学条件需进一步改善 | 第24-25页 |
·各地市生均固定资产、生均专用设备差异较大 | 第24-25页 |
·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较大 | 第25页 |
·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| 第25-26页 |
·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技术职称结构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| 第25页 |
·农村教师年龄和知识结构老化 | 第25-26页 |
·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严重 | 第26页 |
·山东省与浙江省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均衡状况比较 | 第26-30页 |
·山东省和浙江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差异 | 第26-29页 |
·山东省和浙江省师资水平的差异 | 第29-30页 |
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4章 构建山东省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均衡的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1-40页 |
·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| 第31-33页 |
·系统性原则 | 第31页 |
·完整性原则 | 第31-32页 |
·层次性原则 | 第32页 |
·分类性原则 | 第32页 |
·非重复性原则 | 第32页 |
·有效性原则 | 第32页 |
·可操作性原则 | 第32-33页 |
·动态性原则 | 第33页 |
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 | 第33-37页 |
·投入均衡的评价指标 | 第34页 |
·过程均衡的评价指标 | 第34-36页 |
·产出均衡的评价指标 | 第36-37页 |
·评价指标权重的设置 | 第37-39页 |
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5章 山东省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均衡评价 | 第40-47页 |
·山东省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均衡度的测算 | 第40-44页 |
·数据说明 | 第40-41页 |
·各项指标分值的测算 | 第41-43页 |
·综合均衡度的测算 | 第43-44页 |
·测算结果的评价 | 第44-46页 |
·均衡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| 第44-45页 |
·均衡度的主要决定地区 | 第45-46页 |
小结 | 第46-47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附录 | 第51-57页 |
附录 A:各种评价指标体系的汇总 | 第51-5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| 第57-58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