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1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1-14页 |
一、选题缘由 | 第11-12页 |
(一) 挫折感对个体心理成长发展有重要影响 | 第11页 |
(二) 民族院校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困扰比一般大学更加复杂 | 第11页 |
(三) 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对于大学校园和谐稳定有重要意义 | 第11-12页 |
二、研究思路 | 第12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(一) 文献研究法 | 第12页 |
(二) 问卷调查法 | 第12页 |
(三) 统计分析法 | 第12-13页 |
四、研究意义 | 第13页 |
(一) 理论意义 | 第13页 |
(二) 实践意义 | 第13页 |
五、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 | 第14-20页 |
一、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4-15页 |
(一) 挫折 | 第14页 |
(二) 挫折感 | 第14-15页 |
(三) 挫折应对 | 第15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15-18页 |
(一)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、理论研究 | 第15-16页 |
2、挫折类型研究 | 第16页 |
(二)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1、挫折感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2、关于挫折教育研究 | 第17页 |
(三) 对已有文献的评价 | 第17-18页 |
1、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2、研究工具 | 第17-18页 |
3、研究领域 | 第18页 |
三、挫折感研究理论依据 | 第18-20页 |
第三章 研究过程 | 第20-32页 |
一、研究假设 | 第20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20-23页 |
(一) 研究对象 | 第20页 |
(二) 研究工具 | 第20-23页 |
(三) 数据处理 | 第23页 |
三、研究数据统计分析 | 第23-32页 |
(一) 三所民族院校大学生挫折感总体特征 | 第23-24页 |
(二) 不同类型民族院校大学生挫折感的分析 | 第24-25页 |
(三) 不同民族的民族院校大学生挫折感异同与比重分析 | 第25-26页 |
(四) 不同学科的民族院校大学生挫折感分析 | 第26-27页 |
(五) 不同年级的民族院校大学生挫折感状况分析 | 第27-29页 |
(六) 不同性别的民族院校大学生挫折感分析 | 第29-30页 |
(七) 民族院校大学生挫折感的家庭差异比重和差异性分析 | 第30-32页 |
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| 第32-38页 |
一、民族院校大学生挫折感整体状况 | 第32页 |
二、不同学校类型民族院校大学生挫折感分析 | 第32-33页 |
三、不同民族的民族院校大学生挫折感分析 | 第33-34页 |
四、不同学科民族院校大学生挫折感分析 | 第34-35页 |
五、不同年级的民族院校大学生挫折感状况分析 | 第35页 |
六、不同性别的民族院校大学生挫折感比重差异分析 | 第35-36页 |
七、民族院校大学生挫折感的家庭差异比重和差异性分析 | 第36-38页 |
第五章 民族院校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| 第38-41页 |
一、挫折认知教育 | 第38页 |
二、自我认知教育 | 第38-39页 |
三、就业挫折教育 | 第39页 |
四、学习挫折教育 | 第39-40页 |
五、贫困生教育 | 第40页 |
六、注重挫折教育中的民族差异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4页 |
一、著作类 | 第41-42页 |
二、学位论文类 | 第42页 |
三、论文类 | 第42-44页 |
致谢 | 第44-45页 |
附录 | 第45-46页 |
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| 第45-46页 |
民族院校大学生挫折感问卷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