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水分的糙米储藏品质的变化及其机理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6页 |
·糙米表面颜色的变化 | 第10-11页 |
·糙米生理活性的变化 | 第11-13页 |
·糙米发芽率的变化 | 第11-12页 |
·淀粉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 | 第12页 |
·电导率及丙二醛的变化 | 第12-13页 |
·糙米化学成分的变化及对品质指标的影响 | 第13-15页 |
·脂类物质的变化 | 第13-14页 |
·淀粉的变化 | 第14-15页 |
·蛋白质的变化 | 第15页 |
·水溶性酸及总酸度的变化 | 第15页 |
·食用品质的影响 | 第15页 |
·问题与展望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内容和目标 | 第16-18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16页 |
·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糙米储藏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| 第18-35页 |
·前言 | 第18页 |
·实验仪器和材料 | 第18-19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18-19页 |
·实验仪器设备 | 第19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材料预处理及制备 | 第19页 |
·储藏及样品保存方法 | 第19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水分测定 | 第19页 |
·发芽率测定 | 第19页 |
·脂肪酸值测定 | 第19-20页 |
·降落数值测定 | 第20页 |
·脂肪酸组成的测定 | 第20页 |
·数据统计与处理 | 第2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20-35页 |
·糙米水分的变化 | 第20-21页 |
·糙米发芽率的变化 | 第21-23页 |
·糙米降落数值的变化 | 第23-26页 |
·糙米脂肪酸值的变化 | 第26-29页 |
·糙米脂肪酸组成的变化 | 第29-33页 |
·几种主要脂肪酸的变化分析 | 第30-31页 |
·几种微量脂肪酸的变化分析 | 第31-3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3-35页 |
第三章 糙米储藏过程中外观及加工特性的变化 | 第35-41页 |
·前言 | 第35页 |
·材料与仪器 | 第35-36页 |
·材料 | 第35页 |
·仪器 | 第35-36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6页 |
·表皮形态的观察方法 | 第36页 |
·整精米率的测定方法 | 第36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6-40页 |
·表皮形态的变化 | 第36-39页 |
·糙米整精米率的变化 | 第39-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四章 糙米储藏过程中糊化特性的变化 | 第41-57页 |
·前言 | 第41页 |
·材料与仪器 | 第41页 |
·材料 | 第41页 |
·仪器 | 第41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1-57页 |
·峰值粘度的变化 | 第41-45页 |
·最低粘度的变化 | 第45-47页 |
·最终粘度的变化 | 第47-50页 |
·衰减值的变化 | 第50-52页 |
·回生值的变化 | 第52-54页 |
·糊化温度的变化 | 第54-5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五章 糙米储藏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 | 第57-69页 |
·前言 | 第57页 |
·材料与仪器 | 第57页 |
·材料 | 第57页 |
·仪器 | 第57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57-58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8-69页 |
·糙米储藏过程中胚的变化 | 第58-59页 |
·糙米表面微生物的变化 | 第59-62页 |
·糙米横截面微观结构的变化 | 第62-64页 |
·糙米淀粉颗粒的变化 | 第64-66页 |
·糙米的表皮损伤在电镜下的形态 | 第66-6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第六章 糙米储藏过程中食用品质的变化 | 第69-72页 |
·前言 | 第69页 |
·材料与用具 | 第69页 |
·材料 | 第69页 |
·用具 | 第69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69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69-72页 |
第七章 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与讨论 | 第72-77页 |
第八章 结论 | 第77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4页 |
个人简历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