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教育心理学论文--教师心理学论文

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--以江西省为例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1.绪论第8-13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教育事业对教师的要求第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信息技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第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第8-9页
    1.2 问题的提出第9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的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内容结构的构建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了解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现状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的相关提升策略第10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文献研究方法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访谈法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问卷调查法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德尔菲法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5 层次分析法第11页
    1.5 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理论意义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实践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6 本研究的结构框架第12-13页
2.文献综述第13-20页
    2.1 资本的演变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人力资本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社会资本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心理资本第14页
    2.2 心理资本概念发展第14-15页
    2.3 心理资本概念性质分类第15页
    2.4 心理资本的结构与测量第15-16页
    2.5 关于心理资本的相关研究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关于心理资本的国外研究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关于心理资本的国内研究第16-17页
    2.6 教师心理资本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教师心理资本的定义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教师心理资本的相关研究第17-18页
    2.7 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的相关研究第18页
    2.8 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环境第18-19页
    2.9 非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的相关研究第19-20页
3.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内容结构构建第20-30页
    3.1 结构划分的依据第20-21页
    3.2 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结构框架第21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框架初步构建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德尔菲法确定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内容结构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第25-28页
    3.3 信息技术环境对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的影响第28-30页
4.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的现状分析第30-57页
    4.1 问卷制作第30页
    4.2 问卷的发放与处理第30页
    4.3 关于中小学教师基本情况及分布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性别、年龄分布情况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学历、所教学校类别分布情况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毕业院校、学科分段分布情况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教龄、职称分布情况第32页
    4.4 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自信、希望、乐观、韧性调查结果第32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硬件技术应用自信较强、软件技术应用自信较弱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的不足,导致教师希望水平不高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学生计算机能力的不重视,导致教师乐观状态不佳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硬件技术应用韧性较强,软件技术应用韧性相对较弱第43-45页
    4.5.自信、希望、乐观、韧性分析及讨论第45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信息技术应用熟练程度不同,导致自信程度存在差异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意志力的强弱,影响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的培养水平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信息技术应用的积极归因,可以有效提高教师乐观状态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超越自我,可以有效增强教师韧性水平第50-52页
    4.6 案例分析第52-57页
5.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提升策略第57-62页
    5.1 自信的培养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构建学习共同体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利用同侪教练模式对操作技能进行模仿学习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积极反馈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身心减压第59页
    5.2 希望的培养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制定信息技术有效融入课堂教学的合理目标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确定实现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目标路径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拥有坚强的意志第60页
    5.3 乐观的培养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对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充满自信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信息技术应用进行积极归因第61页
    5.4 韧性的培养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适应信息化环境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应用信息技术实现超越自我第61-62页
结语第62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68页
附录第68-73页
致谢第73-74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4页

论文共7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王维诗歌与“少年精神”
下一篇:基于神经网络的倒立摆控制系统数值模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