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2页 |
·有关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| 第7-9页 |
·课题研究的意义、内容 | 第9-10页 |
·课题研究的技术难点和可能创新的地方 | 第10-11页 |
·本文结构框架 | 第11-12页 |
第二章 电涡流传感器 | 第12-23页 |
·电涡流效应 | 第12-15页 |
·电涡流的径向形成范围 | 第12-13页 |
·电涡流强度与距离的关系 | 第13-14页 |
·电涡流的轴向贯穿深度 | 第14-15页 |
·电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| 第15-16页 |
·电涡流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| 第16-19页 |
·参数计算与分析 | 第19-23页 |
·涡流损耗功率 | 第19-20页 |
·线圈轴上磁感应强度 | 第20-23页 |
第三章 传感器温度补偿技术 | 第23-28页 |
·传感器系统及组成环节对温度的有害灵敏度 | 第23-25页 |
·并联式温度补偿原理 | 第25-26页 |
·反馈式温度补偿原理 | 第26-28页 |
第四章 电涡流传感器的差动式补偿 | 第28-40页 |
·电涡流传感器敏感探头的阻抗特性 | 第28-29页 |
·涡流线圈电阻—温度特性 | 第29-30页 |
·温度的变化是导线内电流密度的分布状态发生变化,使得导线等效交流电阻改变 | 第30-32页 |
·涡流传感器温漂的补偿 | 第32-35页 |
·利用集肤效应引起的电阻R_(ac)(t)和对应于电流密度分布等效交流电阻R′_(ac)(t)的关系抑制温漂 | 第32-33页 |
·通过减小交流电阻来抑制温漂 | 第33-35页 |
·电涡流传感器的差动式补偿 | 第35-38页 |
·电涡流传感器的差动式补偿方法 | 第36页 |
·Z/V变换器 | 第36-38页 |
·激励信号源 | 第38页 |
·滤波与调整电路 | 第38页 |
·电涡流传感器差动式补偿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8-40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40-42页 |
致谢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4页 |
附录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