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企业经济论文--企业财务管理论文

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

独创性声明第1-3页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8页
1 引言第8-12页
 1.1 问题的提出第8-9页
 1.2 选题的意义第9-10页
 1.3 相关研究进展第10-11页
 1.4 研究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第11-12页
2 企业融资基本理论研究第12-17页
 2.1 资本结构理论第12页
 2.2 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2-14页
  2.2.1 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2-13页
  2.2.2 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第13页
  2.2.3 信贷配给行为的理论解释第13-14页
 2.3 融资顺序理论第14-15页
 2.4 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第15-17页
3 中小企业的界定及中小企业融资的特征第17-21页
 3.1 中小企业的界定第17-18页
 3.2 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的区别第18页
 3.3 中小企业融资与大企业融资的差异分析第18-21页
4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困境分析第21-27页
 4.1 不良债务多,信贷融资难度大第21页
 4.2 融资渠道单一,缺乏创新的融资方式第21-23页
 4.3 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比重较小,金融服务水平偏低第23-25页
 4.4 中小企业抵押担保不足,贷款困难第25页
 4.5 上市和发行债券不易,直接融资极为艰难第25-26页
 4.6 中介体系不健全,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能力薄弱第26-27页
5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困境的原因剖析第27-30页
 5.1 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自身原因第27页
 5.2 金融体系不完善第27-28页
 5.3 信息不对称第28页
 5.4 政府外部扶持乏力第28-30页
  5.4.1 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第29页
  5.4.2 与中小企业相关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第29-30页
6 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经验总结与借鉴第30-39页
 6.1 国外中小企业的活力为融资提供内在基础第30页
 6.2 政府直接、间接的支持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力量第30-34页
  6.2.1 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第30-33页
  6.2.2 法律体系的重要保障第33页
  6.2.3 信用担保机构的协同——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第33-34页
 6.3 较健全的中小企业贷款机构第34-36页
 6.4 较完备的风险投资机制第36-37页
 6.5 相对完备的社会信用制度第37-39页
7 中国中小企业融资解困的措施和建议第39-52页
 7.1 改善中国中小企业的自身缺陷第39-40页
 7.2 健全商业化的金融服务体系第40-44页
  7.2.1 完善间接融资体系第40-42页
  7.2.2 拓展直接融资渠道第42-44页
 7.3 完善政府扶持政策第44-48页
  7.3.1 完善支持中小企业的法律体系第44-45页
  7.3.2 积极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第45-46页
  7.3.3 完善财政扶持政策第46-47页
  7.3.4 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体系第47-48页
  7.3.5 健全中小企业的管理机构第48页
 7.4 推进融资方式、模式的创新第48-50页
  7.4.1 发展完善风险投资机制第49-50页
  7.4.2 积极利用融资租赁方式第50页
 7.5 健全中小企业的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第50-52页
8 结论第52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7页
个人简介第57-58页
导师简介第58-59页
致谢第59页

论文共5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国美电器如何获得新型战略竞争优势?
下一篇:我国16岁—20岁田径竞技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