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10页 |
导论 | 第10-16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1页 |
二、选题的意义 | 第11-12页 |
三、研究的现状 | 第12-14页 |
四、本文的基本思路 | 第14-15页 |
五、本文的方法论视野与具体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第1章:李吉林语文情境教育思想的渊源探析 | 第16-27页 |
一、李吉林语文情境教育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| 第16-17页 |
二、李吉林语文情境教育思想形成的教育背景 | 第17-21页 |
1、源远流长的传统教育 | 第18页 |
2、改革创新的当代教育 | 第18-20页 |
3、交流融合的世界教育 | 第20-21页 |
三、李吉林语文情境教育思想形成的思想背景 | 第21-27页 |
1、哲学思想背景 | 第21-22页 |
2、美学思想背景 | 第22-24页 |
3、语言学思想背景 | 第24页 |
4、心理学思想背景 | 第24-25页 |
5、教育学思想背景 | 第25-27页 |
第2章:李吉林语文情境教育思想的基本构成 | 第27-64页 |
一、李吉林“情境”教育概念 | 第27-39页 |
1、“情境”的一般涵义 | 第27-29页 |
2、“情境”的特殊涵义 | 第29-30页 |
3、李吉林“情境”教育概念的产生 | 第30-31页 |
4、李吉林“情境”教育概念的发展 | 第31-36页 |
5、李吉林“情境”教育概念的创新之处 | 第36-39页 |
二、李吉林语文情境教育的核心思想 | 第39-45页 |
1、核心思想的依据和理由 | 第39-41页 |
2、核心思想的基本内容 | 第41-44页 |
3、核心思想的重大意义 | 第44-45页 |
三、李吉林语文情境教育的课程视野 | 第45-47页 |
1、李吉林情境教育思想的文化视野 | 第45页 |
2、李吉林情境教育思想的生态整体视野 | 第45-46页 |
3、李吉林情境教育思想的过程视野 | 第46-47页 |
四、李吉林语文情境教育的课程思想 | 第47-64页 |
1、李吉林的语文课程性质观 | 第47-50页 |
2、李吉林的语文课程目标观 | 第50-52页 |
3、李吉林的语文课程文化观 | 第52-58页 |
4、李吉林的语文课程知识观 | 第58-61页 |
5、李吉林的语文课程方法论思想 | 第61-64页 |
第3章:李吉林语文情境教育思想的方法论实践 | 第64-79页 |
一、李吉林语文情境教育的宏观教学设计 | 第64-69页 |
1、李吉林语文情境教育的宏观设计思路与方法 | 第64-67页 |
2、李吉林语文情境教育的宏观设计依据 | 第67-69页 |
二、李吉林语文情境教育的微观(课堂)教学方法 | 第69-79页 |
1、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| 第69-73页 |
2、课堂教学方法举例和分析 | 第73-77页 |
3、课堂教学方法的灵魂 | 第77-79页 |
第4章:李吉林语文情境教育的发展前景 | 第79-118页 |
一、李吉林语文情境教育的理解与运用 | 第79-91页 |
1、碰撞与交流:情境教育理论上的争鸣 | 第79-84页 |
2、理想与现实:情境教育在运用中的误区 | 第84-89页 |
3、教师素质:制约情境教育发展的瓶颈 | 第89-91页 |
二、李吉林语文情境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| 第91-118页 |
1、完善教育思想 | 第91-100页 |
2、改进教育实践 | 第100-105页 |
3、突破瓶颈:提高教师素质 | 第105-110页 |
4、向中学拓展:一个广阔的前景 | 第110-116页 |
5、参与国际交流:在融合中发展,于特色处创新 | 第116-118页 |
结论 | 第118-120页 |
附录A:李吉林大事记 | 第120-122页 |
附录B:课例——情境说话:《秋叶的图画》(有删节) | 第122-12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4-129页 |
致谢 | 第129-13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