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--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--线路交通安全设施论文

区域交通信号控制与交通诱导协同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

内容提要第1-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9-15页
   ·课题来源第9页
   ·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-10页
   ·论文研究的可行性第10-11页
   ·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第11-14页
     ·研究思路第11-12页
     ·主要研究内容第12-13页
     ·章节安排第13-1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4-15页
第二章 研究现状第15-41页
   ·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现状第15-20页
     ·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历史第15-17页
     ·国外典型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第17-20页
   ·基于VMS 的交通诱导系统研究现状第20-24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第20-23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23-24页
   ·交通信号控制与诱导协同的现状第24-29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第24-27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27-29页
   ·动态交通分配研究现状第29-34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第30-32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32-34页
   ·公交信号优先现状第34-39页
     ·信号优先的种类及信号优先策略第34-37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国内的研究现状第38-3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9-41页
第三章 区域实时动态交通分配理论研究第41-77页
   ·区域实时动态交通分配理论的基本思想第41-44页
     ·传统动态交通分配理论的不足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区域实时动态交通分配的基本思想第42-44页
   ·基于博弈论的驾驶员诱导服从率研究第44-57页
     ·诱导服从率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第44-48页
     ·博弈与诱导服从率的关系第48-50页
     ·基于斯坦克尔伯格(Stackelberg)博弈的诱导服从率分析第50-55页
     ·初始诱导服从率的确定第55-57页
   ·路网阻抗模型研究第57-59页
   ·区域实时动态交通分配模型研究第59-76页
     ·区域实时动态交通分配的前提第59-65页
     ·区域实时动态交通分配的目标第65-66页
     ·轻微拥挤状态下的区域实时动态交通分配模型第66-69页
     ·指向性流向下拥挤状态的区域实时动态交通分配模型第69-73页
     ·非指向性流向下拥挤状态的区域实时动态交通分配模型第73-74页
     ·指向性流向条件下阻塞状态的区域实时动态交通分配模型第74-7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6-77页
第四章 区域交通信号与诱导协同运作下的VMS 最优布设方法研究第77-99页
   ·研究VMS 布点方法的意义及思路第77-78页
   ·可变信息板VMS 的分类第78-81页
   ·交通诱导信息的种类第81-84页
     ·传统条件下的交通诱导信息第81-82页
     ·区域交通信号控制与交通诱导协同下的交通诱导信息第82-84页
   ·路网相关关系研究第84-95页
     ·路段及交叉口在路网中重要程度的影响因素第84-87页
     ·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路段及交叉口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第87-90页
     ·基于灰色理论的路段及交叉口影响因素权重分析第90-95页
   ·信号与诱导协同条件下的VMS 布点方法第95-97页
   ·工程实践中简单的VMS 布设原则第97-9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8-99页
第五章 区域交通信号控制与交通诱导实时动态协同技术研究第99-120页
   ·协同条件下VMS 诱导信息自动生成技术研究第99-105页
     ·VMS 诱导信息的模块化第99-101页
     ·诱导信息的显示时间和更新频率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·协同条件下的VMS 诱导信息自动生成第102-105页
   ·不同交通状态下的交通信号控制与交通诱导系统协同策略第105-109页
     ·区域交通信号控制与交通诱导协同策略第105页
     ·畅通条件下的区域信号控制与交通诱导协同策略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·轻微拥挤条件下的区域信号控制与交通诱导协同策略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·拥挤条件下的区域信号控制与交通诱导协同策略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·堵塞状态下的区域信号控制与交通诱导协同思路第108-109页
   ·不同交通状态下的信号控制方式第109-115页
     ·单点固定信号控制方法第109-111页
     ·单点感应信号控制方法第111-113页
     ·协同运作下的感应绿波控制方法第113-115页
   ·区域信号控制与诱导协同条件下的公交信号优先技术第115-119页
     ·协同运作下的公交信号优先思路第115-116页
     ·畅通状态下的公交信号优先技术第116-117页
     ·轻微拥挤状态下的公交信号优先技术第117-118页
     ·拥挤及堵塞状态下的公交信号优先技术第118-11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19-120页
第六章 协同模拟试验及评价第120-150页
   ·常州市实际路网协同试验描述第120-131页
     ·试验路网区域的确定第120-131页
     ·试验思路第131页
   ·区域交通信号控制与交通诱导协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第131-140页
     ·协同评价的意义第131-132页
     ·协同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第132-140页
   ·协同试验结果分析第140-14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49-150页
第七章 总结与展望第150-153页
   ·全文总结第150-151页
   ·下一步工作展望第151-153页
参考文献第153-161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第161-164页
 1. 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61页
 2. 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61-163页
 3. 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及获得专利情况第163-164页
致谢第164-165页
摘要第165-168页
ABSTRACT第168-171页

论文共17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辛弹性力学的宽翼板T梁及箱梁剪力滞理论
下一篇:双峰隧道围岩稳定性非线性系统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