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1 绪论 | 第7-10页 |
·研究的背景 | 第7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7-8页 |
·研究的内容及思路 | 第8-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-10页 |
2 激励文献综述 | 第10-24页 |
·激励概述 | 第10-14页 |
·激励的性质 | 第11-12页 |
·激励的基本原则 | 第12-13页 |
·激励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相关的激励理论 | 第14-23页 |
·国外的主要激励理论 | 第14-22页 |
·国内的主要激励理论 | 第22-2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3 高职"双师型"教师现状及需求 | 第24-30页 |
·高职"双师型"教师概述 | 第24-26页 |
·"双师型"教师的内涵 | 第24-25页 |
·"双师型"教师角色特征 | 第25-26页 |
·高职"双师型"教师的现状 | 第26-28页 |
·从师资方面来看 | 第27-28页 |
·从保障体系来看 | 第28页 |
·高职"双师型"教师需求 | 第28-29页 |
·物质需求 | 第28-29页 |
·精神需求 | 第2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4 高职"双师型"教师现有的激励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| 第30-37页 |
·高职"双师型"教师现有的激励方法 | 第30-33页 |
·薪酬福利激励法 | 第30页 |
·目标激励法 | 第30-31页 |
·尊重激励法 | 第31页 |
·培训和职业发展激励法 | 第31-32页 |
·情感激励法 | 第32页 |
·荣誉激励法 | 第32页 |
·榜样激励法 | 第32-33页 |
·高职"双师型"教师现有的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3-36页 |
·高职人事制度缺乏竞争激励,严重挫伤了"双师型"教师创新的积极性 | 第33页 |
·收入不能满足"双师型"教师需要,造成人才流失 | 第33页 |
·"双师型"教师职务聘任制存在误区 | 第33-34页 |
·对"双师型"教师培训力度不够,不能满足提高的需要 | 第34页 |
·激励方式单一,综合激励缺失 | 第34-35页 |
·对高职"双师型"教师的情感激励关注不够 | 第35页 |
·目标激励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| 第35-3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5 高职"双师型"教师激励机制模型的构建以及应用 | 第37-50页 |
·模型的构建 | 第37-45页 |
·构建的原则 | 第37-39页 |
·构建的理论支撑 | 第39-40页 |
·模型构建 | 第40-41页 |
·对目标激励进行分解详述 | 第41-45页 |
·案例分析:陕西某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分析 | 第45-49页 |
·陕西某高职院校教师现状概述 | 第45-47页 |
·完善陕西某高职院校"双师型"教师激励机制的配套建设 | 第47-4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50-51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50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50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硕士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