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1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17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3页 |
·研究的背景和现状 | 第13-15页 |
·论文研究的方法 | 第15页 |
·论文的结构安排 | 第15-17页 |
第2章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制度的理论综述 | 第17-29页 |
·基本定义 | 第17-19页 |
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| 第17页 |
·高级管理者 | 第17-18页 |
·高级管理者的定义 | 第17页 |
·高级管理者的性质 | 第17-18页 |
·薪酬 | 第18-19页 |
·基本理论 | 第19-29页 |
·委托代理理论 | 第19-22页 |
·委托代理理论的提出 | 第19-20页 |
·委托代理理论的内容 | 第20-22页 |
·人力资本理论 | 第22-24页 |
·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 | 第22页 |
·人力资本理论的内容 | 第22-23页 |
·经营者人力资本的特殊性 | 第23-24页 |
·管理激励理论 | 第24-29页 |
·内容型激励理论 | 第24-26页 |
·过程型激励理论 | 第26-27页 |
·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| 第27页 |
·综合型激励理论 | 第27-29页 |
第3章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制度发展的历史沿革 | 第29-36页 |
·承包制 | 第29-30页 |
·承包制的概述 | 第29页 |
·承包制在我国的实践 | 第29-30页 |
·承包制的评价 | 第30页 |
·年薪制 | 第30-31页 |
·年薪制的含义 | 第30页 |
·年薪制在我国的实践 | 第30-31页 |
·年薪制的评价 | 第31页 |
·股票期权 | 第31-36页 |
·股票期权的含义 | 第31-32页 |
·股票期权在我国的实践情况 | 第32-34页 |
·股票期权的评价 | 第34-36页 |
第4章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制度现状的实证分析 | 第36-47页 |
·样本选择、数据资料收集与整理 | 第36-37页 |
·样本筛选 | 第36-37页 |
·样本分布 | 第37页 |
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现状 | 第37-43页 |
·高级人员报酬分析 | 第37-39页 |
·高级人员持股分析 | 第39-41页 |
·基本结论 | 第41-43页 |
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水平与公司绩效关系分析 | 第43-47页 |
·研究背景和假设 | 第43-44页 |
·变量定义和研究方法 | 第44-45页 |
·基本结论 | 第45-47页 |
第5章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制度的设计 | 第47-69页 |
·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激励性薪酬制度的设计思路及设计环境分析 | 第47-50页 |
·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 | 第47-48页 |
·设计高管人员激励性薪酬制度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分析 | 第48-50页 |
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水平确定的原则及因素分析 | 第50-57页 |
·高管人员薪酬水平确定的原则 | 第50-52页 |
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水平确定的因素分析 | 第52-57页 |
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激励激励制度的设计 | 第57-65页 |
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的短期激励 | 第57-59页 |
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的长期激励 | 第59-62页 |
·国有上市会司高管的职位消费激励 | 第62-64页 |
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的保障性收益激励 | 第64-65页 |
·其他配套措施和外部环境的营造 | 第65-69页 |
·加快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产权改革 | 第65-66页 |
·市场环境的优化 | 第66页 |
·构建报酬设计的组织载体 | 第66-67页 |
·收入差距问题与税收体制的完善 | 第67-69页 |
结语 | 第69-70页 |
附录 | 第70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3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