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9页 |
| 一、绪论 | 第9-13页 |
| (一) 问题提出 | 第9-10页 |
| (二) 核心概念界定 | 第10-13页 |
| 1. 教学的内涵 | 第10-11页 |
| 2. 交际教学的内涵 | 第11-13页 |
| 二、国内外研究述评 | 第13-23页 |
| (一)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3-21页 |
| 1.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5页 |
| 2.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5-21页 |
| (二) 国内外研究评价 | 第21-23页 |
| 三、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23-26页 |
| (一) 研究思路 | 第23页 |
| (二) 研究方法 | 第23-24页 |
| 1. 质的研究方法 | 第23-24页 |
| 2. 教育叙事研究 | 第24页 |
| 3. 文献法 | 第24页 |
| (三) 样本介绍 | 第24-26页 |
| 四、交际教学应用的田野考察 | 第26-69页 |
| (一) 研究对象的背景介绍 | 第26-29页 |
| 1. 关于D 教师的背景及其教学风格的介绍 | 第26页 |
| 2. 学生初始学习状态分析 | 第26-29页 |
| (二) 交际教学写真 | 第29-52页 |
| 1. 教学内容选择的标准——培养学生全面的交际能力 | 第29-31页 |
| 2. “开场白的压力”——交际教学中的即兴演讲和讨论 | 第31-37页 |
| 3. “罗曼蒂克的争论”——交际教学中的信息差和辩论活动 | 第37-43页 |
| 4. “环保专员的职责”——交际教学中的角色扮演活动 | 第43-52页 |
| (三) 交际教学的效果分析 | 第52-59页 |
| 1. 来自学生的价值判断 | 第53-55页 |
| 2. 来自教师的自我反思 | 第55-57页 |
| 3. 研究者视角的评价 | 第57-59页 |
| (四) 研究结论与开展交际教学的建议 | 第59-69页 |
| 1. 此个案的研究结论 | 第59-64页 |
| (1) 交际教学强调教学活动交际化,提升了学生全面的交际能力 | 第59-60页 |
| (2) 互动性“鲜活”了交际教学活动,促进了学生的建构性学习 | 第60页 |
| (3) 交际教学的成功开展需综合考虑四个变量因素 | 第60-63页 |
| (4) 交际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——多重角色之间的自如转换 | 第63页 |
| (5) 外籍教师在交际教学中有明显的优势与劣势 | 第63-64页 |
| 2. 开展交际教学的建议 | 第64-69页 |
| (1) 教学设计以学生“学”为出发点,注重学生的积极建构 | 第64-65页 |
| (2) “小组合作学习”可以促进交际教学的开展 | 第65-66页 |
| (3) 为学习者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,让学生的思想火花加以释放 | 第66-67页 |
| (4) 教师要勇于探索交际教学评价的方式,使得评价更合理 | 第67-69页 |
| 五、有待探讨的问题 | 第69-7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0-76页 |
| 附录一:问卷调查表(致学生) | 第76-78页 |
| 附录二:访谈提纲 | 第78-80页 |
| 致谢 | 第80-81页 |
|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