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9页 |
第一章 概论 | 第19-41页 |
·油茶 | 第19-23页 |
·油茶简介 | 第19页 |
·山茶油及其组成 | 第19-20页 |
·油茶化学成分及功能研究 | 第20-22页 |
·油茶产业的发展状况 | 第22-23页 |
·肥胖症与脂质代谢异常 | 第23-25页 |
·超重与肥胖的全球化趋势 | 第24-25页 |
·肥胖相关疾病 | 第25页 |
·减肥措施与方法研究 | 第25-28页 |
·节食 | 第25-26页 |
·运动 | 第26页 |
·手术 | 第26-27页 |
·减肥药物概况 | 第27-28页 |
·减肥药的发展方向 | 第28-38页 |
·抑制脂肪的吸收 | 第29页 |
·降低食欲,影响能量摄入 | 第29-30页 |
·增加能量消耗 | 第30页 |
·抑制脂肪合成 | 第30-35页 |
·抑制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,促进脂肪分解 | 第35-38页 |
·本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| 第38-41页 |
第二章 油茶蒲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制备与结构鉴定 | 第41-57页 |
·引言 | 第41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41-46页 |
·材料、试剂和仪器 | 第41-42页 |
·油茶蒲提取物的制备 | 第42-43页 |
·福林酚法测定多酚含量 | 第43页 |
·大孔树脂精制油茶蒲提取物 | 第43-44页 |
·高速逆流色谱分离体系的摸索 | 第44页 |
·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条件的优化 | 第44页 |
·高速逆流色谱制备油茶蒲有效成分 | 第44-45页 |
·特征性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| 第45页 |
·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油茶蒲提取物 | 第45-46页 |
·油茶蒲提取物的酸水解 | 第46页 |
·实验数据处理 | 第46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6-54页 |
·油茶蒲提取物的HPLC分析 | 第46-47页 |
·油茶蒲提取物大孔树脂分级洗脱相的成分分析 | 第47-48页 |
·高速逆流色谱分离体系的选择及条件的优化 | 第48-50页 |
·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油茶蒲提取物 | 第50-52页 |
·特征性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| 第52-54页 |
·油茶蒲提取物中特征性成分定量分析 | 第54页 |
·讨论 | 第54-55页 |
·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三章 油茶蒲提取物及其特征性成分对FAS的抑制作用 | 第57-69页 |
·引言 | 第57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57-59页 |
·材料、试剂和仪器 | 第57-58页 |
·FAS反应活性的测定与计算 | 第58-59页 |
·FAS抑制活性的测定 | 第59页 |
·油茶蒲活性部位对脂肪酸合酶的抑制作用 | 第59页 |
·实验数据处理 | 第59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59-66页 |
·油茶蒲提取物(OCE)对FAS抑制的可逆抑制 | 第59-61页 |
·大孔树脂分级部位对FAS的抑制作用 | 第61-62页 |
·油茶蒲特征性成分对FAS的抑制作用 | 第62-65页 |
·油茶蒲的有效活性部位 | 第65-66页 |
·讨论 | 第66-68页 |
·小结 | 第68-69页 |
第四章 油茶蒲提取物及其特征性成分对脂肪细胞的作用 | 第69-81页 |
·引言 | 第69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69-73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69页 |
·试剂 | 第69-70页 |
·仪器 | 第70页 |
·试剂的配制 | 第70-71页 |
·细胞培养方法 | 第71页 |
·MTT法测定对前脂肪细胞增殖的作用 | 第71-72页 |
·前脂肪细胞分化方法 | 第72页 |
·油红O染色方法 | 第72-73页 |
·甘油三酯含量测定 | 第73页 |
·脂肪分解 | 第73页 |
·实验数据处理 | 第73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73-79页 |
·MTT法测定没食子酸对3T3-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| 第73-74页 |
·油红染色法测定油茶蒲提取物对3T3-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 | 第74-77页 |
·OCE及其特征性成分对脂肪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 | 第77-78页 |
·MEAG对脂肪细胞内脂肪的分解作用 | 第78-79页 |
·讨论 | 第79-80页 |
·小结 | 第80-81页 |
第五章 油茶蒲提取物对小鼠高脂膳食诱导肥胖的预防作用 | 第81-93页 |
·引言 | 第81页 |
·材料、试剂与方法 | 第81-84页 |
·试剂与材料 | 第81-82页 |
·仪器与设备 | 第82页 |
·小鼠预防性肥胖试验 | 第82-83页 |
·实验小鼠血脂的测定 | 第83页 |
·实验小鼠肝脏中FAS活性的测定 | 第83-84页 |
·实验小鼠肝脏中抗氧化水平的测定 | 第84页 |
·实验小鼠肝脏切片的制作 | 第84页 |
·实验数据处理 | 第8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84-89页 |
·OCE和GA对实验小鼠体重的影响 | 第84-85页 |
·OCE和GA对实验小鼠脏器的影响 | 第85-86页 |
·OCE和GA对实验小鼠血脂的影响 | 第86-87页 |
·OCE和GA对实验小鼠体脂的影响 | 第87页 |
·OCE和GA对实验小鼠肝脏脂肪的影响 | 第87-88页 |
·OCE和GA对实验小鼠肝脏抗氧化水平的影响 | 第88-89页 |
·讨论 | 第89-90页 |
·小结 | 第90-93页 |
第六章 油茶蒲提取物对高脂膳食诱导小鼠肥胖的治疗作用 | 第93-105页 |
·引言 | 第93页 |
·材料、试剂与方法 | 第93-96页 |
·试剂与材料 | 第93-94页 |
·仪器与设备 | 第94页 |
·小鼠治疗型肥胖模型试验 | 第94-95页 |
·实验小鼠血脂的测定 | 第95页 |
·实验小鼠肝脏中FAS活性的测定 | 第95页 |
·实验小鼠肝脏中抗氧化水平的测定 | 第95页 |
·实验小鼠肝脏切片的制作 | 第95-96页 |
·实验数据处理 | 第96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96-101页 |
·高脂膳食的肥胖造模 | 第96页 |
·OCE和GA对实验小鼠体重的影响 | 第96-98页 |
·OCE和GA对实验小鼠脏器的影响 | 第98页 |
·OCE和GA对实验小鼠血脂的影响 | 第98-99页 |
·OCE和GA对实验小鼠体脂的影响 | 第99页 |
·OCE和GA对实验小鼠肝脏脂肪的影响 | 第99-100页 |
·OCE和GA对实验小鼠肝脏抗氧化水平的影响 | 第100-101页 |
·讨论 | 第101-102页 |
·小结 | 第102-105页 |
第七章 油茶蒲提取物的安全性评价 | 第105-121页 |
·引言 | 第105页 |
·材料、试剂与方法 | 第105-108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105-106页 |
·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| 第106页 |
·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| 第106页 |
·Ames试验 | 第106-107页 |
·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| 第107页 |
·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| 第107页 |
·大鼠30天喂养试验 | 第107-108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108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108-118页 |
·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| 第108-109页 |
·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| 第109页 |
·Ames试验 | 第109-112页 |
·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| 第112-113页 |
·大鼠30天喂养试验 | 第113-118页 |
·讨论 | 第118-119页 |
·小结 | 第119-121页 |
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21-125页 |
·总结 | 第121-123页 |
·展望 | 第123-12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5-137页 |
附录 | 第137-149页 |
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 | 第149-151页 |
致谢 | 第1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