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8页 |
前言 | 第8-9页 |
摘要 | 第9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8页 |
第一章 脑的发育及其可塑性 | 第18-28页 |
·脑的组成和结构 | 第18-19页 |
·正常脑发育的一般过程 | 第19页 |
·练习对脑发育的影响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脑功能及其可塑性的方法 | 第20-23页 |
·研究脑可塑性的意义 | 第23-24页 |
·参考文献 | 第24-28页 |
第二章 珠心算及其相关研究 | 第28-40页 |
·珠算、珠心算和普通心算 | 第28-30页 |
·与珠心算相关的研究 | 第30-33页 |
·对普通心算的相关研究 | 第33-34页 |
·珠心算加工机制的假设 | 第34-36页 |
·对珠心算加工假设的检验 | 第36-37页 |
·参考文献 | 第37-40页 |
第三章 基于fMRI的研究 | 第40-60页 |
·实验一:事件相关的fMRI研究 | 第40-46页 |
·被试 | 第40-41页 |
·任务设计 | 第41页 |
·fMRI采集参数 | 第41-42页 |
·行为数据处理 | 第42页 |
·fMRI数据处理 | 第42-46页 |
·实验二:组块设计的fMRI研究 | 第46-52页 |
·被试 | 第46-47页 |
·任务设计 | 第47页 |
·fMRI采集参数 | 第47页 |
·fMRI数据处理 | 第47-52页 |
·讨论 | 第52-56页 |
·行为结果 | 第52-53页 |
·珠心算组和普通心算组在计算任务中fMRI脑激活的一般模式 | 第53-54页 |
·珠心算组和普通心算组在计算任务中的fMRI脑激活差异 | 第54-56页 |
·参考文献 | 第56-60页 |
第四章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(VBM)研究 | 第60-76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60-61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61-62页 |
·统计分析 | 第62-67页 |
·基于全脑体素的统计 | 第63-64页 |
·以fMRI激活脑区为感兴趣区对灰质的统计 | 第64-66页 |
·对白质的基于体素的统计 | 第66-67页 |
·讨论 | 第67-70页 |
辅助运动区 | 第68页 |
梭状回 | 第68-69页 |
额叶-基底节系统 | 第69页 |
小脑 | 第69页 |
额-顶回路 | 第69-70页 |
·参考文献 | 第70-76页 |
第五章 扩散张量成像(DTI)研究 | 第76-92页 |
·研究目的和背景 | 第76-7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77-79页 |
·被试 | 第77-78页 |
·行为实验:数字/字母记忆广度测验 | 第78页 |
·DTI图像采集 | 第78页 |
·DTI图像预处理 | 第78-79页 |
·统计分析 | 第79-80页 |
·行为数据的统计分析 | 第79页 |
·FA骨架的全脑平均值比较 | 第79页 |
·对FA,AD,RD进行基于体素的组间比较 | 第79页 |
·数字工作记忆广度和DTI测量指标之间的关系 | 第79-80页 |
·统计结果 | 第80-84页 |
·行为结果 | 第80页 |
·图像预处理结果 | 第80页 |
·FA骨架的全脑均值比较 | 第80页 |
·FA,AD和RD的逐点分析结果 | 第80-84页 |
·工作记忆广度与FA,RD及AD之间的关系 | 第84页 |
·讨论 | 第84-88页 |
·FA骨架全脑均值结果 | 第84-85页 |
·FA,RD,AD的逐点统计 | 第85-87页 |
·行为数据与DTI测量指标之间的关系 | 第87-88页 |
·DTI研究总结 | 第88页 |
·参考文献 | 第88-92页 |
第六章 多模态研究结果的联合分析及讨论 | 第92-114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92页 |
·研究结果综述 | 第92-93页 |
·fMRI结果 | 第92-93页 |
·VBM结果 | 第93页 |
·DTI结果 | 第93页 |
·基于多模态研究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| 第93-95页 |
·多模态结果之间的吻合度评估 | 第95-98页 |
·珠心算的加工机制 | 第98-103页 |
·珠心算练习对儿童脑可塑性的影响 | 第103-105页 |
梭状回 | 第103页 |
额-顶回路 | 第103-104页 |
顶下小叶 | 第104-105页 |
顶内沟 | 第105页 |
·练习对脑可塑性产生影响的机制 | 第105-106页 |
·练习效应对神经教育学的启发 | 第106页 |
·练习效应对维护脑健康及治疗脑疾病的启发 | 第106-107页 |
·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展望 | 第107页 |
·参考文献 | 第107-114页 |
攻博期间科研成果 | 第114-11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