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劳动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论文--中国论文--劳动关系论文

我国劳资性群体事件的预防及调处机制研究--以浦东一具体群体劳资矛盾处置为例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9页
第1章 绪论第9-12页
   ·研究的缘起第9页
     ·选题背景第9页
     ·选题原因第9页
     ·选题意义第9页
   ·文献综述及本文的创新第9-11页
     ·文献综述第9-10页
     ·本文的创新第10-11页
   ·研究方法及难点问题第11-12页
第2章 劳资性群体事件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第12-23页
   ·劳资性群体事件的概念第12-15页
     ·群体事件的概念厘定第12-13页
     ·群体劳资纠纷的概念分析第13-14页
     ·劳资性群体事件的概念研究第14-15页
   ·劳资性群体事件的产生原因第15-23页
     ·对群体事件产生原因的一般分析第16-19页
     ·对我国当前劳资性群体事件产生的特殊原因分析第19-23页
第3章 劳资性群体事件的发展过程及其内在动因第23-31页
   ·案例简介第23-25页
     ·起因第23-24页
     ·处理过程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处理结果第25页
   ·事件各方的利益与动机分析第25-28页
     ·劳动者的利益诉求及其变化第25-26页
     ·用人单位的利益分析第26-27页
     ·调处各方行事动因分析第27-28页
   ·案例小结第28-31页
     ·萌芽阶段第28页
     ·发展阶段第28-29页
     ·激化阶段第29-31页
第4章 劳资性群体事件的预防及调处机制第31-40页
   ·我国目前对劳资性群体事件处理机制的不足第31-36页
     ·认识上存在问题第31-32页
     ·预警机制缺位第32-33页
     ·现有的调处机制运行效率不高第33-36页
   ·完善劳资性群体事件预防及调处机制的建议第36-40页
     ·应将罢工纳入劳资性群体事件的合法形式范围第36-37页
     ·应重视个案中利益博弈的分析第37页
     ·应建立长效的预警机制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应构建多元的调处机制第38-40页
参考文献第40-42页
致谢第42-43页
卷内备考表第43页

论文共4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运行瓶颈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--以徐汇区就业援助服务社为例
下一篇:校园事件中学生心理反应及其管理对策研究--以上海J职业学院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