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1-14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-13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13页 |
·实践意义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4-45页 |
·希望特质的研究综述 | 第14-28页 |
·希望的研究起源 | 第14页 |
·希望的本质归属 | 第14-17页 |
·希望、希望特质的概念界定 | 第17-18页 |
·Snyder 希望理论 | 第18-23页 |
·希望特质的形成机制 | 第23-25页 |
·希望特质的评估与测量 | 第25-28页 |
·前瞻性应对方式的研究综述 | 第28-39页 |
·应对与应对方式的概念界定 | 第28-31页 |
·前瞻性应对方式的概念界定 | 第31-32页 |
·前瞻性应对方式理论 | 第32-36页 |
·前瞻性应对方式的研究现状 | 第36-39页 |
·家庭功能的研究综述 | 第39-45页 |
·家庭的内涵 | 第39-40页 |
·家庭功能的概念界定 | 第40-41页 |
·McMaster 家庭功能模式 | 第41-42页 |
·家庭功能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| 第42-45页 |
第3章 问题提出 | 第45-51页 |
·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| 第45-46页 |
·前瞻性应对方式研究的不足 | 第45页 |
·已有问卷在中国国情下的适应问题 | 第45页 |
·希望特质、家庭功能、前瞻性应对方式三者关系研究局限 | 第45-46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46-47页 |
·研究假设 | 第47-51页 |
·大学生希望特质与前瞻性应对方式的关系. | 第47-48页 |
·大学生希望特质与家庭功能的关系 | 第48-49页 |
·大学生家庭功能与前瞻性应对方式的关系. | 第49页 |
·大学生家庭功能的中介作用 | 第49-50页 |
·研究的理论模型 | 第50-51页 |
第4章 研究程序与方法 | 第51-56页 |
·研究程序 | 第51-5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52-55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52-53页 |
·研究工具 | 第53-55页 |
·数据处理方法 | 第55-56页 |
第5章 研究一: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问卷的修订 | 第56-69页 |
·问卷项目修改 | 第56-57页 |
·问卷预测 | 第57-60页 |
·预测被试样本 | 第57-58页 |
·项目分析 | 第58-59页 |
·探索性因素分析 | 第59-60页 |
·信度检验 | 第60页 |
·问卷正式施测 | 第60-69页 |
·被试选取 | 第60页 |
·项目分析 | 第60-61页 |
·效度分析 | 第61-68页 |
·信度分析 | 第68-69页 |
第6章 研究二: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| 第69-76页 |
·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描述统计 | 第69-70页 |
·统计方法 | 第70页 |
·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性研究 | 第70-76页 |
第7章 研究三:希望特质、家庭功能和前瞻性应对方式的关系 | 第76-91页 |
·大学生希望特质与前瞻性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| 第76-78页 |
·希望特质与前瞻性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| 第76页 |
·希望特质对前瞻性应对方式的预测作用 | 第76-78页 |
·大学生希望特质与家庭功能的关系 | 第78-80页 |
·希望特质与家庭功能的相关分析 | 第78-79页 |
·希望特质对家庭功能的预测作用 | 第79-80页 |
·大学生家庭功能与前瞻性应对方式的关系 | 第80-82页 |
·家庭功能与前瞻性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| 第80-81页 |
·家庭功能对前瞻性应对方式的预测 | 第81-82页 |
·家庭功能在希望特质和前瞻性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| 第82-91页 |
·中介效应的检验程序 | 第82-84页 |
·Baron 和Kenny 部分中介检验 | 第84-89页 |
·Sobel 检验 | 第89-91页 |
第8章 分析与讨论 | 第91-100页 |
·大学生前瞻性应对方式问卷的修订 | 第91-92页 |
·人口统计学差异比较 | 第92-96页 |
·大学生希望特质、家庭功能与前瞻性应对方式的关系探讨 | 第96-100页 |
·大学生希望特质、家庭功能与前瞻性应对方式相关性分析 | 第96-98页 |
·家庭功能在希望特质与前瞻性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作用 | 第98-100页 |
第9章 结论和展望 | 第100-103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100-101页 |
·研究创新 | 第101页 |
·研究不足与展望 | 第101-10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3-109页 |
附录 | 第109-115页 |
后记 | 第115-11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