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汉语语文论文

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教学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引言第11-20页
    (一)研究缘起第11页
    (二)研究对象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通假字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2.通假字注释第11-12页
    (三)研究综述第12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文献的年份分布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2.文献的主题分布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3.研究结论第16-18页
    (四)研究意义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实践意义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理论意义第18页
    (五)研究方法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法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文献研究法第18-20页
一、通假字概说第20-27页
    (一)通假字的定义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通假字和“六书”假借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本文所采用的通假字的概念第22-24页
    (二)通假字的分类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同音通假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近音通假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形近通假第26-27页
二、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通假字分析第27-34页
    (一)通假字在教材中的分布状况第27-31页
    (二)教材中的通假字注释分析第31-34页
三、初中语文通假字教学策略研究第34-41页
    (一)发挥古籍作用,建立字义联系第34-35页
    (二)结合学情,适度渗透训诂学知识第35-37页
    (三)理清发展脉络,辨析通假类型第37-38页
    (四)及时回归教材,强化注释记忆第38-39页
    (五)及时强化迁移,注重课外延伸第39-40页
    (六)合理分配课时,避免头重脚轻第40-41页
四、初中语文通假字教学设计第41-48页
    (一)教材分析第41页
    (二)学情分析第41页
    (三)教学目标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1.知识与技能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过程与方法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42页
    (四)教学重点、难点及教学方法第42页
    (五)教学过程第42-48页
结语第48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3页
致谢第53-54页
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的瓶颈与机制探索
下一篇:初中《道德与法治》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--以人教版七年级教材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