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提要 | 第1-9页 |
第1章 导论:企业成长之谜 | 第9-25页 |
·问题的缘起 | 第9-11页 |
·已有研究概况与缺失 | 第11-13页 |
·主题选定与思路架构 | 第13-16页 |
·前提假说与分析方法 | 第16-23页 |
·命题基本认识 | 第17-19页 |
·核心前提假说 | 第19-22页 |
·主要分析方法 | 第22-23页 |
·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| 第23-25页 |
第2章 企业成长理论溯源与演变 | 第25-55页 |
·源于大规模生产规律探寻的古典企业成长思想 | 第26-31页 |
·企业成长分析的古典萌芽:从斯密、巴比吉到小穆勒 | 第26-28页 |
·马克思的企业成长观 | 第28-29页 |
·马歇尔的集大成分析 | 第29-31页 |
·新古典主义传统下的企业成长观点 | 第31-34页 |
·施蒂格勒的“生存法则” | 第31-32页 |
·基于一般均衡分析的“最优规模论” | 第32页 |
·吉布莱特“比例效应定律”及其验证 | 第32-34页 |
·蕴藏于产业组织理论中的“企业成长”观 | 第34页 |
·熊彼特的企业成长观:一个创造性毁灭的过程 | 第34-36页 |
·交易费用逻辑视野中的企业成长分析 | 第36-41页 |
·科斯的企业成长边界理论 | 第37页 |
·威廉姆森对企业最优规模的讨论 | 第37-39页 |
·派生于交易费用逻辑的其他企业成长观 | 第39-41页 |
·来自管理学的现代企业成长理论 | 第41-47页 |
·彭罗斯等人的企业资源成长论 | 第42-45页 |
·安索夫等人的企业能力成长论 | 第45-46页 |
·钱德勒的企业管理与技术成长论 | 第46-47页 |
·关于企业成长的其他相关学说概要 | 第47-52页 |
·德鲁克等人的企业成长企业家论 | 第48页 |
·爱迪思等人的企业成长生命阶段论 | 第48-49页 |
·哈肯逊等人的企业成长时空结构论 | 第49-51页 |
·拜伦等人的企业成长社会资本论 | 第51-52页 |
·回顾性评论:关于企业成长已有研究思径的基本看法 | 第52-55页 |
第3章 基于知识协调的企业起源考察与本质诠释 | 第55-111页 |
·理论中的企业:定义与存在 | 第56-66页 |
·古典分工理论中的企业 | 第56-58页 |
·价格和生产理论中的企业 | 第58-59页 |
·企业家理论中的企业 | 第59-60页 |
·“契约”主义传统下的企业 | 第60-64页 |
·“演化”主义视野下的企业 | 第64-66页 |
·企业起源的历史再考察:一种基于协调增进的阐释 | 第66-93页 |
·分工演进、协调增进与社会发展 | 第67-71页 |
·协调机制的演化与生产组织的嬗变 | 第71-86页 |
·企业起源于分工演进下的协调增进需求 | 第86-93页 |
·企业本质的理论新抽象:一种占优的知识协调模式 | 第93-106页 |
·关于知识的基本理解 | 第93-96页 |
·知识分工与“知识问题”:蕴涵在分工背后的核心命题 | 第96-98页 |
·知识协调:人类社会协调行为的内容实质 | 第98-99页 |
·企业:解决不确定性世界知识问题的占优协调模式 | 第99-106页 |
·总结性诠释:企业起源和本质问题的观点旨要与补充 | 第106-111页 |
第4章 基于知识协调的企业成长机理探寻 | 第111-153页 |
·企业成长的双重协调困境:内部知识分立与科层失灵 | 第111-121页 |
·科层失灵与x 非效率 | 第112-114页 |
·横向困境:科层分权与sen 吊诡 | 第114-117页 |
·纵向困境:隐性行为与隐性信息 | 第117-120页 |
·结论:知识协调水平增进是企业成长实现的关键 | 第120-121页 |
·企业成长的宏观逻辑描述:从组织秩序到自发秩序 | 第121-134页 |
·Hayek“知识-规则-秩序”观的启发式解读 | 第122-127页 |
·“知识协调”理解下企业成长宏观逻辑的“秩序”刻画 | 第127-134页 |
·企业成长的微观机制解析:契约、惯例与企业家精神 | 第134-148页 |
·经向维度:面向明示知识的契约式显性协调 | 第134-136页 |
·纬向维度:面向默会知识的惯例式隐性协调 | 第136-143页 |
·轴心维度:面向知识“发现”的企业家精神 | 第143-148页 |
·总结性阐述:对“企业成长之谜”的尝试性理论回答 | 第148-153页 |
第5章 基于知识协调的中国企业持续成长研究 | 第153-187页 |
·成长的足迹:扫描转型期中国企业的成长总貌 | 第154-159页 |
·三十载成长的骄人业绩 | 第154-158页 |
·三十载成长的特点解读 | 第158-159页 |
·成长的烦恼:把脉转型期中国企业的成长节点 | 第159-165页 |
·中国企业成长的战略陷阱及内部节点 | 第160-162页 |
·中国企业成长的管理陷阱及内部节点 | 第162-165页 |
·成长的引擎:找寻新时期中国企业的成长驱动 | 第165-187页 |
·企业成长力:企业核心能力的“成长”之维 | 第165-174页 |
·知识协调力:企业成长力培育的核心命题 | 第174-182页 |
·知识协调管理:一把开启中国企业持续成长大门的智慧之匙 | 第182-187页 |
结束语:通往“基业长青”的持续成长之路 | 第187-19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91-204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科研成果 | 第204-205页 |
中文摘要 | 第205-208页 |
ABSTRACT | 第208-212页 |
后记 | 第21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