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--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--交通调查与规划论文

考虑视觉注意特性的车辆跟驰行为建模

提要第1-12页
第1章 绪论第12-20页
   ·课题来源第12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2-15页
     ·交通拥挤不断加剧第12-13页
     ·交通安全形势严峻第13-14页
     ·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需要第14页
     ·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第14-15页
   ·研究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加深对交通流特性的认识第15页
     ·改进微观交通仿真模型第15-16页
     ·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第16页
     ·为辅助驾驶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第16页
   ·研究思路及内容第16-19页
     ·论文研究思路第17-18页
     ·论文框架设计第18-1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9-20页
第2章 跟驰行为建模的研究进展第20-44页
   ·跟驰模型概述第20-22页
   ·跟驰模型研究进展第22-37页
     ·交通工程角度的研究第23-33页
     ·统计物理角度的研究第33-37页
   ·换道模型研究进展第37-40页
     ·Gipps模型第38页
     ·FRESIM模型第38-39页
     ·NETSIM模型第39页
     ·元胞自动机模型第39-40页
   ·综合驾驶行为模型研究进展第40-41页
   ·跟驰行为建模的发展趋势第41-43页
     ·多种理论方法的交叉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微观行为与宏观现象的统一第42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专门化与综合化第42页
     ·更多地考虑人的因素第42-43页
     ·统一的参数标定标准第4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3-44页
第3章 考虑视觉注意特性的跟驰行为抽象模型第44-68页
   ·跟驰行为过程分析第44-51页
     ·跟驰行为的基本过程第44-45页
     ·驾驶员信息处理方式第45-46页
     ·跟驰行为的四阶段第46-47页
     ·驾驶员的视觉特性第47-49页
     ·驾驶员视觉认知特性第49-51页
   ·抽象模型的建立第51-54页
     ·跟驰行为建模的关键问题第51-53页
     ·建模思路第53-54页
   ·驾驶员视觉感知特性的建模第54-59页
     ·客体属性的影响第55页
     ·客体形状及方位的影响第55-58页
     ·客体运动状态的影响第58-59页
   ·视觉选择性注意机制第59-63页
     ·视觉选择性注意概述第59-60页
     ·视觉选择性注意机制第60-62页
     ·视觉选择性注意的计算模型第62-63页
   ·车辆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第63-67页
     ·车辆运动学建模第64-65页
     ·车辆动力学建模第65-6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7-68页
第4章 考虑视觉信息的GM模型第68-90页
   ·不同客体碰撞时间的估计第68-74页
     ·前导车碰撞时间计算第68-69页
     ·其他车辆碰撞时间的推广第69-74页
   ·跟驰行为模型建立第74-79页
     ·加速度模型的建立第74-75页
     ·宏观交通流方程的推导第75-78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改进第78-79页
   ·模型的仿真分析第79-89页
     ·稳定性分析第79-83页
     ·侧向偏移运动的影响第83-86页
     ·相邻车道车辆的影响第86-8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9-90页
第5章 考虑视觉信息的优化速度模型第90-122页
   ·模型建立第90-91页
   ·稳定性分析第91-95页
   ·数值仿真分析第95-105页
     ·密度波第96-97页
     ·迟滞环第97-99页
     ·不对称性第99-100页
     ·视觉角差别阈值与宽幅散布现象第100-105页
   ·模型应用第105-121页
     ·模型扩展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·行人过街行为建模第106-108页
     ·仿真分析第108-118页
     ·行人过街信号设置依据第118-12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21-122页
第6章 总结与展望第122-124页
   ·工作总结第122-123页
   ·创新成果第123页
   ·研究展望第123-124页
参考文献第124-132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32-134页
致谢第134-136页
摘要第136-138页
ABSTRACT第138-140页

论文共14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组合网络的城市道路网可靠性研究
下一篇:城市公交网络设计与优化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