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5-26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5-21页 |
1.1.1 矩阵式变换器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5-18页 |
1.1.2 多相永磁同步电机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8-19页 |
1.1.3 矩阵式变换器驱动多相电机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9-21页 |
1.2 国内外概况及发展趋势 | 第21-24页 |
1.2.1 矩阵式变换器的发展概况 | 第21-23页 |
1.2.2 多相永磁同步电机的发展概况 | 第23-24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| 第24-26页 |
第2章 矩阵式变换器原理及其调制策略 | 第26-47页 |
2.1 矩阵式变换器基本拓扑结构 | 第26-27页 |
2.2 矩阵式变换器控制原理 | 第27-30页 |
2.3 矩阵式变换器典型调制算法 | 第30-31页 |
2.4 矩阵式变换器双空间矢量控制原理 | 第31-46页 |
2.4.1 矩阵式变换器中的等效交—直—交变换 | 第32-34页 |
2.4.2 输出电压的空间矢量调制 | 第34-39页 |
2.4.3 输入电流的空间矢量调制 | 第39-43页 |
2.4.4 双空间矢量调制 | 第43-45页 |
2.4.5 PWM调制 | 第45-46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3章 矩阵式变换器的模型搭建与实验 | 第47-67页 |
3.1 双向开关的实现 | 第47-48页 |
3.2 矩阵式变换器模型搭建 | 第48-52页 |
3.2.1 三相电源模块 | 第49-50页 |
3.2.2 负载模块 | 第50页 |
3.2.3 输入电流调制模块 | 第50页 |
3.2.4 输出电压调制模块 | 第50-51页 |
3.2.5 双空间矢量调制模块 | 第51页 |
3.2.6 仿真设置 | 第51-52页 |
3.3 输入滤波器设计 | 第52-61页 |
3.3.1 频谱分析 | 第52-54页 |
3.3.2 滤波器设计与参数计算 | 第54-61页 |
3.4 矩阵式变换器的仿真实验 | 第61-66页 |
3.4.3 变压变频实验 | 第61-65页 |
3.4.4 功率因数调节实验 | 第65-66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4章 六相永磁同步电机原理与模型搭建 | 第67-82页 |
4.1 相带角的概念与六相永磁电机优势 | 第67-69页 |
4.2 非对称六相永磁同步电机分类与结构 | 第69-70页 |
4.3 非对称六相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| 第70-73页 |
4.4 双d-q变换矩阵 | 第73-77页 |
4.5 非对称六相永磁同步电机模型搭建 | 第77-80页 |
4.5.1 核心方程组 | 第78-79页 |
4.5.2 运动方程 | 第79-80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80-82页 |
第5章 非对称六相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 | 第82-91页 |
5.1 矢量控制原理 | 第82-83页 |
5.2 六相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模型 | 第83-86页 |
5.2.1 直流电源模块 | 第83页 |
5.2.2 逆变桥模块 | 第83-84页 |
5.2.3 PWM波生成器模块 | 第84页 |
5.2.4 电机模块 | 第84-85页 |
5.2.5 PI调节器模块 | 第85-86页 |
5.2.6 双d-q逆变换模块 | 第86页 |
5.3 六相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实验 | 第86-90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90-91页 |
第6章 矩阵式变换器驱动六相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的研究 | 第91-103页 |
6.1 矩阵式变换器驱动六相电机拓扑结构/模型 | 第91-92页 |
6.2 移相变压器原理与建模 | 第92-96页 |
6.3 仿真实验 | 第96-101页 |
6.3.1 实验一:转速不变,转矩变化 | 第96-99页 |
6.3.2 实验二:转矩一定,转速变化 | 第99-101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101-103页 |
第7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03-105页 |
7.1 全文总结 | 第103-104页 |
7.2 本文不足与后续工作展望 | 第104-10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5-109页 |
致谢 | 第109-11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| 第110-111页 |
附录A 矩阵式变换器调制S函数 | 第111-136页 |
附A1:标幺化S函数 | 第111-113页 |
附A2:双空间矢量调制S函数 | 第113-132页 |
附A3:PWM波生成S函数 | 第132-13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