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2页 |
一、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| 第10-11页 |
(一)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(二) 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 | 第11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第二章 文献回顾 | 第12-21页 |
一、概念界定 | 第12-14页 |
(一) 医务社会工作 | 第12-13页 |
(二) 小组工作 | 第13-14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14-18页 |
(一) 癌症患者的心理状况 | 第14-15页 |
(二) 社工介入癌症患者心理状况 | 第15-18页 |
三、理论基础 | 第18-21页 |
(一) 群体动力理论 | 第18页 |
(二) 标签理论 | 第18-19页 |
(三) 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 | 第19-21页 |
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| 第21-25页 |
一、研究方法 | 第21页 |
二、研究工具 | 第21-24页 |
(一) 心理痛苦温度计(DT)与问题列表 | 第21-22页 |
(二) 广泛性焦虑量表(GAD-7) | 第22-23页 |
(三) 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(PHQ-9) | 第23-24页 |
三、研究过程 | 第24-25页 |
第四章 医务社工小组介入癌症患者心理状况 | 第25-33页 |
一、医务社工小组开始前的相关工作 | 第25-29页 |
(一) 前期准备 | 第25-26页 |
(二) 需求分析 | 第26-28页 |
(三) 小组方案设计 | 第28-29页 |
二、医务社工小组具体过程 | 第29-33页 |
(一) 第一次医务社工小组——健康护理 | 第29-30页 |
(二) 第二次医务社工小组——心理疏导 | 第30页 |
(三) 第三次医务社工小组——“抗癌明星”分享交流 | 第30-31页 |
(四) 第四次医务社工小组——放松训练 | 第31页 |
(五) 第五次医务社工小组——营养知识 | 第31页 |
(六) 第六次医务社工小组——生日会 | 第31-33页 |
第五章 小组工作评估 | 第33-49页 |
一、需求预估 | 第33-40页 |
(一) 癌症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 | 第33-34页 |
(二) 癌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| 第34-35页 |
(三) 癌症患者存在的问题 | 第35-37页 |
(四) 癌症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与存在问题的相关性分析 | 第37-40页 |
二、干预效果评估 | 第40-43页 |
(一) 癌症患者心理痛苦程度前后测对比 | 第40页 |
(二) 癌症患者焦虑情况前后测对比 | 第40-41页 |
(三) 癌症患者抑郁情况前后测对比 | 第41页 |
(四) 小结 | 第41-43页 |
三、小组活动评估 | 第43-49页 |
(一) 小组成员对医务社工小组活动的评价 | 第43-46页 |
(二) 护士对医务社工小组活动的评价 | 第46-49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| 第49-55页 |
一、研究结论 | 第49页 |
二、经验与不足 | 第49-55页 |
(一) 成功经验 | 第49-51页 |
(二) 问题与反思 | 第51-53页 |
(三) 医务社工介入癌症患者心理调适的再思考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61页 |
附录 | 第61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