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7页 |
·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5页 |
·境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4-15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相关理论 | 第17-24页 |
·信用担保相关概念 | 第17-18页 |
·信用的含义 | 第17页 |
·担保的含义 | 第17页 |
·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含义 | 第17-18页 |
·信用担保的相关理论 | 第18-21页 |
·逆向选择理论 | 第18页 |
·市场失灵理论 | 第18-19页 |
·交易成本理论 | 第19页 |
·准公共产品理论 | 第19-20页 |
·中小企业服务论 | 第20-21页 |
·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产生的必然性 | 第21-24页 |
·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| 第21-22页 |
·体现政府的政策效应 | 第22页 |
·有利于社会化信用体系的建立 | 第22-24页 |
第三章 海峡两岸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环境分析 | 第24-37页 |
·两岸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 | 第24-26页 |
·台湾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| 第24页 |
·大陆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| 第24-26页 |
·两岸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 | 第26-28页 |
·台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 | 第26-27页 |
·大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 | 第27-28页 |
·两岸中小企业发展及融资概况 | 第28-37页 |
·台湾中小企业发展及融资概况 | 第28-33页 |
·大陆中小企业发展及融资概况 | 第33-37页 |
第四章 海峡两岸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现状及特点 | 第37-58页 |
·两岸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历程及现状 | 第37-49页 |
·台湾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发展历程 | 第37-38页 |
·台湾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发展现状 | 第38-42页 |
·大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历程 | 第42-44页 |
·大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现状 | 第44-49页 |
·两岸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体系架构 | 第49-55页 |
·台湾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的体系架构 | 第49-54页 |
·大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体系架构 | 第54-55页 |
·两岸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发展特点 | 第55-58页 |
·台湾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的发展特点 | 第55-56页 |
·大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发展特点 | 第56-58页 |
第五章 两岸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政府的角色及效率分析 | 第58-74页 |
·担保资本来源 | 第58-62页 |
·台湾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的资本来源 | 第58-59页 |
·大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资本来源 | 第59-60页 |
·两岸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投资乘数效应的比较研究 | 第60-62页 |
·财政增资及风险补偿机制 | 第62-66页 |
·台湾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财政增资及风险补偿机制 | 第62页 |
·大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财政增资及风险补偿机制 | 第62-64页 |
·两岸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持续稳定运营条件的比较研究 | 第64-66页 |
·银保风险分担机制 | 第66-74页 |
·台湾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的风险分担机制 | 第66-67页 |
·大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风险分担机制 | 第67-68页 |
·两岸银保风险分担的演化博弈的比较研究 | 第68-74页 |
第六章 台湾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对大陆地区的借鉴 | 第74-80页 |
·发挥政府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的主导作用 | 第74-76页 |
·建立资金注入及资本金补充机制 | 第74页 |
·完善风险补偿机制 | 第74-76页 |
·建立健全银保风险分担机制 | 第76页 |
·健全法律法规支持体系 | 第76-78页 |
·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的基础环境 | 第78-80页 |
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| 第80-82页 |
·结论 | 第80页 |
·展望 | 第80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5页 |
致谢 | 第85-8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项目 | 第86页 |
1 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6页 |
2 参与研究项目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