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| 第10-15页 |
·供应链协调理论文献评述 | 第10-12页 |
·供应链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目前供应链评价存在的问题 | 第13-15页 |
·本文的研究内容、结构框架及创新点 | 第15-18页 |
·本文的研究内容、结构框架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16页 |
·本文的创新点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研究 | 第18-28页 |
·供应链相关理论 | 第18-22页 |
·供应链的含义 | 第18-20页 |
·供应链的特征 | 第20页 |
·供应链协调的含义 | 第20-22页 |
·供应链管理一体化 | 第22页 |
·供应链成员关系 | 第22-24页 |
·供应链成员关系的内涵 | 第23-24页 |
·供应链成员关系的分类 | 第24页 |
·供应链成员关系的演变过程 | 第24-28页 |
·竞争关系 | 第24-25页 |
·完全合作关系 | 第25页 |
·竞合关系 | 第25-28页 |
第3章 供应链成员关系分析框架 | 第28-39页 |
·供应链成员关系的参与者及其策略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供应链成员关系的参与者 | 第28页 |
·供应链成员的策略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供应链成员关系协调面临的问题分析 | 第29-32页 |
·供应链组成成员的目标的不一致 | 第29-30页 |
·缺乏供应链成员之间利益分配的激励机制和信息的控制机制 | 第30页 |
·环境的不确定性 | 第30页 |
·现行解决方法 | 第30-32页 |
·供应链成员关系协调框架的宏观分析 | 第32-35页 |
·供应链成员之间关系的协调 | 第32-34页 |
·供应链成员内部关系的协调 | 第34-35页 |
·供应链成员关系协调运行的微观机理 | 第35-36页 |
·供应链成员关系协调判断方法 | 第36-38页 |
·供应链成员关系协调的关键因素 | 第38-39页 |
第4章 供应链成员关系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39-49页 |
·现行评价指标的缺陷及新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| 第39-41页 |
·现行评价指标的缺陷 | 第39-40页 |
·新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 | 第40-41页 |
·供应链成员关系协调的评价体系 | 第41-43页 |
·评价体系的构建 | 第41-42页 |
·供应链成员关系协调新体系有效性验证 | 第42-43页 |
·指标的选取及确定方法 | 第43-49页 |
·企业内部协调的指标的选取 | 第43-45页 |
·企业之间协调关系选取 | 第45-49页 |
第5章 供应成员关系协调综合评价的方法选择及实证分析 | 第49-57页 |
·改进的逼近理想排序方法简介 | 第49-51页 |
·传统理想排序法及其缺陷 | 第49页 |
·改进TOPSIS法 | 第49-51页 |
·实证分析 | 第51-54页 |
·原始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| 第51-53页 |
·企业内部协调能力数据的评价与比较 | 第53页 |
·信息反馈能力数据的评价与比较 | 第53-54页 |
·企业关系运作的保障体系数据的评价与比较 | 第54页 |
·整体竞争力的评价与比较 | 第54页 |
·供应链成员关系协调建议与对策 | 第54-57页 |
·供应链成员关系协调宏观层面的建议 | 第54-55页 |
·供应链成员关系协调微观层面的建议 | 第55-57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7-59页 |
·结论 | 第57-58页 |
·展望 | 第58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3页 |
附录一: 供应链成员协调指标评价体系 | 第63-64页 |
附录二: 调查问卷 | 第64-67页 |
附录三: 指标的可信度处理 | 第67-6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工作科研情况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