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绪论 | 第11-15页 |
(一)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(二)研究目的 | 第11-12页 |
(三)研究综述 | 第12-14页 |
(四)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一、文艺复兴初期的宗教历史背景与作曲家概论 | 第15-20页 |
(一)文艺复兴初期的历史背景介绍 | 第15页 |
(二)弗兰德斯乐派所处时代的宗教环境 | 第15-17页 |
(三)作曲家概括 | 第17-20页 |
二、和声观念与形态 | 第20-27页 |
(一)和声形态 | 第20-23页 |
(二)伪乐的运用 | 第23-25页 |
(三)终止式 | 第25-27页 |
三、对位技法 | 第27-34页 |
(一)对位规则 | 第27-30页 |
(二)对位所产生的织体类型 | 第30-34页 |
四、结构分析 | 第34-41页 |
(一)《武装的人》 | 第34-38页 |
(二)普雷《圣母颂》dona nobis pacem | 第38-41页 |
五、从弗兰德斯乐派作品中透视人文主义美学特征 | 第41-46页 |
(一)人文主义的传统理论来源 | 第41-42页 |
(二)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| 第42-44页 |
(三)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符号角色 | 第44-46页 |
结语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一、中文参考文献 | 第47-48页 |
二、英文参考文献 | 第48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附录一 | 第51-59页 |
附录二 | 第59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