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11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1.4 研究设计 | 第14-16页 |
2 研究综述 | 第16-32页 |
2.1 “互联网+” | 第16-18页 |
2.1.1 “互联网+”提出背景及其特征 | 第16-17页 |
2.1.2 “互联网+”时代的人才能力要求 | 第17-18页 |
2.2 “互联网+教育” | 第18-23页 |
2.2.1 “互联网+”环境对中小学教育的影响 | 第19-22页 |
2.2.2 “互联网+”环境下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| 第22-23页 |
2.3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| 第23-32页 |
2.3.1 国内外《能力标准》 | 第23-28页 |
2.3.2 TPACK理论 | 第28-29页 |
2.3.3 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相关研究 | 第29-32页 |
3 师范生与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| 第32-55页 |
3.1 以教师工作需求为导向的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构成 | 第32-37页 |
3.1.1 信息技术应用意识 | 第33页 |
3.1.2 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| 第33-35页 |
3.1.3 技术支持的学习效果检测与评价 | 第35页 |
3.1.4 技术支持的教学组织与管理 | 第35页 |
3.1.5 教师信息化领导力 | 第35-36页 |
3.1.6 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 | 第36-37页 |
3.2 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概况 | 第37-46页 |
3.2.1 教学目标 | 第38-39页 |
3.2.2 教学内容 | 第39-45页 |
3.2.3 教学模式与方法 | 第45页 |
3.2.4 教学评价 | 第45-46页 |
3.3 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概况 | 第46-51页 |
3.3.1 教学目标 | 第46页 |
3.3.2 教学内容 | 第46-50页 |
3.3.3 教学模式与方法 | 第50页 |
3.3.4 教学评价 | 第50-51页 |
3.4 师范生与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对比分析 | 第51-55页 |
3.4.1 教学对象特征对比 | 第51-52页 |
3.4.2 培养目标对比 | 第52页 |
3.4.3 教学内容对比 | 第52-53页 |
3.4.4 培养模式与方法对比 | 第53页 |
3.4.5 培养效果对比 | 第53-55页 |
4 “互联网+”环境下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建议 | 第55-65页 |
4.1 课程内容设计 | 第55-58页 |
4.2 教学环境建设 | 第58-60页 |
4.3 教学资源建设 | 第60-61页 |
4.4 师资队伍建设 | 第61-62页 |
4.5 教学模式与方法 | 第62-63页 |
4.6 教学评价 | 第63-65页 |
5 结论与展望 | 第65-67页 |
5.1 研究结论 | 第65页 |
5.2 研究不足 | 第65-66页 |
5.3 研究展望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6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9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