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地震作用下桥梁的破坏形式 | 第11-13页 |
1.2.1 上部结构震害 | 第11页 |
1.2.2 下部结构震害 | 第11-12页 |
1.2.3 支承连接件震害 | 第12页 |
1.2.4 基础震害 | 第12页 |
1.2.5 其它震害 | 第12-13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8页 |
1.3.1 桩-土相互作用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3.2 动水压力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3.3 地震易损性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1.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| 第18-19页 |
1.4.1 研究目的 | 第18-19页 |
1.4.2 主要内容 | 第19页 |
1.5 本文的组织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桩-土相互作用及动水压力理论 | 第21-32页 |
2.1 概述 | 第21页 |
2.2 桩-土相互作用理论 | 第21-27页 |
2.2.1 地震作用下桩-土相互作用机理 | 第21-22页 |
2.2.2 桩-土相互作用理论分析模型 | 第22页 |
2.2.3 桩-土相互作用分析方法 | 第22-27页 |
2.3 动水压力理论 | 第27-31页 |
2.3.1 Morison方程 | 第27-28页 |
2.3.2 辐射波浪法 | 第28-30页 |
2.3.3 流体单元方法 | 第30-3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3章 算例桥梁的有限元建模 | 第32-44页 |
3.1 概述 | 第32页 |
3.2 工程背景 | 第32页 |
3.3 分析软件介绍 | 第32-33页 |
3.4 上部结构模拟 | 第33-35页 |
3.5 支座模拟 | 第35-36页 |
3.6 桥墩的模拟 | 第36-39页 |
3.6.1 混凝土本构模型 | 第36-38页 |
3.6.2 钢筋本构模型 | 第38-39页 |
3.7 承台及桩的模拟 | 第39-40页 |
3.8 桩-土相互作用模拟 | 第40-42页 |
3.9 动水压力模拟 | 第42-43页 |
3.10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4章 桩-土相互作用及动水压力对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 | 第44-57页 |
4.1 概述 | 第44页 |
4.2 分析模型及地震波的选取 | 第44-46页 |
4.3 动力特性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4 地震作用下桥墩动力响应分析 | 第47-53页 |
4.4.1 桥墩顺桥向的地震响应 | 第47-50页 |
4.4.2 桥墩横桥向的地震响应 | 第50-53页 |
4.5 地震作用下桩动力响应 | 第53-56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5章 深水高墩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 | 第57-72页 |
5.1 概述 | 第57页 |
5.2 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 | 第57-58页 |
5.3 地震波输入 | 第58-59页 |
5.4 损伤指标的确定 | 第59-62页 |
5.4.1 破坏准则 | 第59-60页 |
5.4.2 墩柱损伤指标 | 第60-62页 |
5.4.3 支座损伤指标 | 第62页 |
5.4.4 对数标准差 | 第62页 |
5.5 地震易损性分析 | 第62-70页 |
5.5.1 概率地震需求分析 | 第63-67页 |
5.5.2 地震易损性曲线 | 第67-70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70-72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附录A 读研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参与科研项目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