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道路工程论文--道路建筑材料论文

沥青混合料的蠕变与疲劳损伤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引言第9-13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2 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技术路线第12-13页
第2章 沥青混合料试样的制备第13-28页
    2.1 沥青混合料的力学强度与结构特性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沥青混合料力学强度的影响因素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特性第13-14页
    2.2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理论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最大密度曲线理论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分形理论第16-17页
    2.3 AC-13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制备第17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基本材料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不同类型级配的分维数度量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级配及油石比的确定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沥青混合料的制样步骤第24-26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6-28页
第3章 沥青混合料的蠕变行为与本构模型第28-42页
    3.1 沥青混合料本构模型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三参数固体模型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四参数流体模型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黏弹塑性本构模型第30-31页
    3.2 沥青混合料蠕变试验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蠕变试验过程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蠕变试验结果第32-35页
    3.3 沥青混合料蠕变模型参数第35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蠕变模型的参数拟合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黏弹塑性模型中黏塑性系数的物理意义第38-41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1-42页
第4章 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损伤分析第42-56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2页
    4.2 伪变量理论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黏弹性基本理论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弹性-黏弹性对应原理第43-44页
    4.3 循环载荷下的应力-伪应变曲线第44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循环载荷下的应力、应变表征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动态存储模量与静态松弛模量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应力-伪应变曲线第49-51页
    4.4 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损伤第51-55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5-56页
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6-58页
    5.1 本文结论第56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56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1页
致谢第61-62页
附录A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车辙变形及弹黏塑性本构模型表征
下一篇:考虑桩-土相互作用的深水高墩大跨桥梁抗震性能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