盾构隧道群下穿既有地铁运营隧道变形机理及控制研究
致谢 | 第5-7页 |
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1 绪论 | 第16-36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6-17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7页 |
1.3 国内外典型近接施工案例调研 | 第17-22页 |
1.3.1 国外典型案例 | 第17-20页 |
1.3.2 国内典型案例 | 第20-22页 |
1.3.3 案例总结 | 第22页 |
1.4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22-32页 |
1.4.1 隧道开挖引起周围地层变形 | 第22-27页 |
1.4.2 新建隧道开挖对临近既有隧道影响 | 第27-32页 |
1.5 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32-36页 |
1.5.1 研究内容 | 第32-33页 |
1.5.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33-36页 |
2 基于盾构掘进空间特性诱发地层三维变形理论解析 | 第36-72页 |
2.1 盾构机对土体作用作用的空间力学模型 | 第37-38页 |
2.2 盾构掘进诱发土体三维变形弹性解 | 第38-56页 |
2.2.1 地层损失引起地层位移场 | 第38-48页 |
2.2.2 盾构施工荷载引起地层位移场 | 第48-53页 |
2.2.3 隧道开挖引起土体变形规律分析 | 第53-56页 |
2.3 现场实测分析 | 第56-66页 |
2.3.1 工程概况 | 第56-61页 |
2.3.2 监测结果分析 | 第61-66页 |
2.4 多线隧道开挖引起地层位移场 | 第66-68页 |
2.4.1 土体扰动历史 | 第66-68页 |
2.4.2 多线叠加作用 | 第68页 |
2.5 理论与实测对比 | 第68-71页 |
2.5.1 地表沉降 | 第68-70页 |
2.5.2 深层土体位移 | 第70-71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71-72页 |
3 考虑结构-土体相互作用的既有隧道变形理论 | 第72-104页 |
3.1 盾构隧道及隧道群穿越既有隧道分类 | 第73-74页 |
3.2 隧道结构-土体相互作用 | 第74-79页 |
3.2.1 隧道结构特性 | 第74-76页 |
3.2.2 隧道结构-土体相互作用模式及状态 | 第76-79页 |
3.3 隧道变形理论解析 | 第79-89页 |
3.3.1 盾构单洞穿越理论解析 | 第79-86页 |
3.3.2 盾构隧道群穿越理论解析 | 第86-89页 |
3.4 工程算例 | 第89-94页 |
3.4.1 隧道沉降分析 | 第90-92页 |
3.4.2 隧道结构-土体接触应力分区 | 第92-94页 |
3.5 影响参数敏感性分析 | 第94-103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103-104页 |
4 隧道群下穿既有隧道离心模型试验 | 第104-134页 |
4.1 离心模型试验参数设计 | 第104-111页 |
4.2 试验装置及材料 | 第111-116页 |
4.2.1 土工离心机 | 第111-112页 |
4.2.2 模型试验装置 | 第112-113页 |
4.2.3 试验材料参数 | 第113-115页 |
4.2.4 试验模型制备 | 第115-116页 |
4.3 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| 第116-129页 |
4.3.1 单线下穿试验 | 第116-120页 |
4.3.2 多线下穿试验 | 第120-129页 |
4.4 隧道群穿越施工优化 | 第129-132页 |
4.4.1 合理隧道间距 | 第129-131页 |
4.4.2 合理施工顺序 | 第131-132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132-134页 |
5 盾构下穿既有地铁运营隧道现场实测分析 | 第134-160页 |
5.1 盾构双线下穿工程实例 | 第134-143页 |
5.1.1 工程概况 | 第134-138页 |
5.1.2 监测方案 | 第138-139页 |
5.1.3 实测数据分析 | 第139-143页 |
5.2 盾构四线下穿工程实例 | 第143-152页 |
5.2.1 工程背景 | 第143-145页 |
5.2.2 监测方案 | 第145-147页 |
5.2.3 实测数据分析 | 第147-152页 |
5.3 盾构多线穿越隧道变形演变 | 第152-156页 |
5.3.1 隧道变形发展 | 第152-156页 |
5.3.2 隧道损伤 | 第156页 |
5.4 理论与实测对比 | 第156-157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157-160页 |
6 盾构下穿既有盾构隧道接缝力学行为研究 | 第160-174页 |
6.1 实体-弹簧模型建立 | 第160-161页 |
6.2 材料参数 | 第161-164页 |
6.2.1 地层参数 | 第161-162页 |
6.2.2 结构及接缝参数 | 第162-164页 |
6.3 管片结构及接缝变化 | 第164-169页 |
6.3.1 管片结构应力 | 第164-165页 |
6.3.2 接缝张开 | 第165-166页 |
6.3.3 管片错台 | 第166-168页 |
6.3.4 隧道变形 | 第168-169页 |
6.4 模拟与实测对比 | 第169-172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172-174页 |
7 盾构隧道及隧道群下穿既有运营隧道变形控制 | 第174-198页 |
7.1 盾构多次穿越既有运营隧道位移分配法 | 第174-176页 |
7.2 既有运营隧道调查和监控量测 | 第176-178页 |
7.2.1 调查内容 | 第176-177页 |
7.2.2 监控量测技术 | 第177-178页 |
7.3 盾构开挖面支护压力控制 | 第178-186页 |
7.3.1 支护压力传递理论 | 第179-183页 |
7.3.2 合理土仓压力设定 | 第183-184页 |
7.3.3 盾构掘进参数主动控制原则 | 第184-186页 |
7.4 既有运营隧道辅助保护措施 | 第186-195页 |
7.4.1 控制措施分类 | 第186-190页 |
7.4.2 控制效果评价 | 第190-195页 |
7.5 本章小结 | 第195-198页 |
8 总结及展望 | 第198-202页 |
8.1 主要结论 | 第198-200页 |
8.2 创新点 | 第200页 |
8.3 研究展望 | 第200-20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02-212页 |
符号规定 | 第212-216页 |
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216-220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22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