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地震响应分析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10-12页 |
1.1.1 自锚式悬索桥的发展与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1.2 我国的地震和震灾 | 第11-12页 |
1.2 桥梁地震响应分析的发展 | 第12-14页 |
1.3 大跨桥梁抗震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5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| 第16-17页 |
2 自锚式悬索桥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17-28页 |
2.1 工程概况 | 第17-18页 |
2.2 各部分模型 | 第18-20页 |
2.2.1 缆索系统的模拟 | 第18-19页 |
2.2.2 桥面系的模拟 | 第19页 |
2.2.3 主塔和基础的模拟 | 第19页 |
2.2.4 边界条件的模拟 | 第19-20页 |
2.3 合理成桥状态的确定 | 第20-27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3 自锚式悬索桥动力特性分析 | 第28-33页 |
3.1 概述 | 第28页 |
3.2 自锚式悬索桥动力特性研究 | 第28-30页 |
3.3 自锚式悬索桥自由振动解析解与数值解对比 | 第30-32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4 自锚式悬索桥反应谱分析 | 第33-45页 |
4.1 概述 | 第33页 |
4.2 反应谱的基本原理[37] | 第33-35页 |
4.3 反应谱振型组合和空间组合 | 第35-37页 |
4.3.1 振型组合 | 第35-36页 |
4.3.2 空间组合 | 第36-37页 |
4.4 有限元反应谱曲线的确定 | 第37-38页 |
4.5 自锚式悬索桥反应谱分析结果 | 第38-43页 |
4.5.1 纵向+竖向输入 | 第39-41页 |
4.5.2 横向+竖向输入 | 第41-43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43-45页 |
5 自锚式悬索桥时程分析 | 第45-69页 |
5.1 概述 | 第45页 |
5.2 一致激励地震反应分析 | 第45-53页 |
5.2.1 地震波的选取 | 第45-47页 |
5.2.2 分析工况 | 第47页 |
5.2.3 一致激励分析结果 | 第47-52页 |
5.2.4 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法结果对比 | 第52-53页 |
5.3 多点非一致激励地震反应分析 | 第53-67页 |
5.3.1 行波激励地震反应分析 | 第54-58页 |
5.3.2 随机地震动场多点激励地震反应分析 | 第58-67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7-69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69-71页 |
6.1 结论 | 第69-70页 |
6.2 展望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4页 |
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