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教育心理学论文--教学心理学(课堂教育心理学)论文

德育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作用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一、绪论第11-26页
    (一)研究缘起及意义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、研究缘起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2、研究意义第13-15页
    (二)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-24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国外研究现状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国内研究现状第18-24页
    (三)研究路线与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、研究路线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、研究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(四)研究的创新之处第25-26页
二、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26-42页
    (一)德育概述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德育的概念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概念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德育的目标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、德育的特点第28-29页
    (二)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概述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心理健康的概念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概念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4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第31-33页
    (三)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德育的关系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思政课的差异性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思政课的同一性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实现立德树人的价值第35-38页
    (四)理论基础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1、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2、行为主义理论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、人本主义理论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、积极心理学理论第41-42页
三、德育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作用分析第42-54页
    (一)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德育的促进第42-46页
        1、认知层面的内化作用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2、情感层面的感化作用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、意志品质的塑造作用第45-46页
    (二)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用的现状考察——以H大学为例第46-54页
        1、研究方法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2、H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作用的分析第47-54页
四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第54-63页
    (一)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情况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1、课程开设情况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师资队伍情况第54-55页
    (二)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55-59页
        1、教师讲授水平不一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2、授课内容有待优化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、课堂互动形式有限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4、价值干预有所欠缺第58-59页
    (三)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问题的反思第59-63页
        1、管理角度:学校层面重视不够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2、课程角度:课程科学性不足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3、价值角度:育德理念需要强化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、课程发展角度:中国风格不够突出第62-63页
五、德育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一步发挥作用的对策第63-78页
    (一)课程特色鲜明化第63-66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坚持以人为本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2、蕴含价值指引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3、凸显中国情怀第66页
    (二)机制建设规范化第66-69页
        1、组织机制建设系统化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化第67-69页
    (三)内容体系科学化第69-72页
        1、课程内容协调统一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2、课堂内容同向同行第70-72页
    (四)教学方式立体化第72-78页
        1、互动形式多样化第72-76页
        2、载体使用多维化第76-78页
结语第78-79页
参考文献第79-85页
附录1第85-89页
附录2第89页
附录3第89-90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0-91页
致谢第91-92页
附件第92页

论文共9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STEM理念下小学科学项目式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研究
下一篇:清末蒙旗社会危机--以科尔沁右翼前旗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