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0-12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0-11页 |
1.3.2 研究所采用的方法 | 第11-12页 |
1.4 本文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| 第12-13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3-21页 |
2.1 概念界定 | 第13-17页 |
2.1.1 劳务派遣的界定 | 第13-14页 |
2.1.2 劳务派遣方式 | 第14-15页 |
2.1.3 劳务派遣的作用与价值 | 第15-17页 |
2.2 劳务派遣的研究综述 | 第17-21页 |
第3章 厦门市联通公司劳务派遣员工激励现状分析 | 第21-36页 |
3.1 厦门联通公司劳派遣用工现状 | 第21-26页 |
3.1.1 厦门联通公司用工现状 | 第21-23页 |
3.1.2 厦门联通公司劳务派遣方式 | 第23页 |
3.1.3 厦门联通公司派遣员工特点 | 第23-26页 |
3.2 厦门联通公司劳务派遣用工激励现状 | 第26-31页 |
3.2.1 薪酬情况介绍 | 第26-28页 |
3.2.2 绩效情况介绍 | 第28-29页 |
3.2.3 晋升机制介绍 | 第29-30页 |
3.2.4 培训机制介绍 | 第30页 |
3.2.5 工会福利情况 | 第30-31页 |
3.3 调查分析 | 第31-36页 |
3.3.1 调查设计 | 第31-32页 |
3.3.2 调查结果分析 | 第32-36页 |
第4章 厦门联通公司劳务派遣员工激励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| 第36-42页 |
4.1 厦门联通公司劳务派遣员工激励现状存在的具体问题 | 第36-39页 |
4.1.1 同工不同酬问题突出 | 第36页 |
4.1.2 激励机制不健全,工作积极性低 | 第36-37页 |
4.1.3 职业发展受限,派遣员工满意度低 | 第37-39页 |
4.1.4 企业文化建设薄弱 | 第39页 |
4.2 厦门联通公司劳务派遣员工激励现状问题的原因 | 第39-42页 |
4.2.1 体制因素 | 第39-40页 |
4.2.2 派遣员工身份限定遭歧视 | 第40页 |
4.2.3 企业用工理念没有转变 | 第40-41页 |
4.2.4 劳务派遣员工素质良莠不齐 | 第41-42页 |
第5章 厦门联通公司劳务派遣员工激励问题的应对策略 | 第42-58页 |
5.1 健全激励机制体系 | 第42-51页 |
5.1.1 完善薪酬福利制度 | 第42-44页 |
5.1.2 设计绩效考核方案 | 第44-48页 |
5.1.3 畅通选拔晋升通道 | 第48-50页 |
5.1.4 加强各项培训工作 | 第50-51页 |
5.2 探索工会小组机制 | 第51-53页 |
5.2.1 工会小组组建方案 | 第51页 |
5.2.2 组织开展工会活动 | 第51-52页 |
5.2.3 发挥工会监督机制 | 第52-53页 |
5.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| 第53-55页 |
5.3.1 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宗旨 | 第53-54页 |
5.3.2 建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| 第54页 |
5.3.3 关注派遣员工的心理需求 | 第54-55页 |
5.4 保障激励实施 | 第55-58页 |
5.4.1 组织保障 | 第55-56页 |
5.4.2 监管保障 | 第56页 |
5.4.3 人员保障 | 第56-58页 |
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58-60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58-59页 |
6.2 展望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6页 |
附录A 调查问卷 | 第66-68页 |
附录B 访谈提纲 | 第68-69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