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.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0-11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6-19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4.3 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2 历史街区慢行交通预测的理论综述 | 第19-33页 |
2.1 历史街区概述 | 第19-24页 |
2.1.1 历史街区的概念 | 第19-20页 |
2.1.2 历史街区交通特点 | 第20-22页 |
2.1.3 历史街区面临的交通问题 | 第22-24页 |
2.2 历史街区慢行交通特性 | 第24-28页 |
2.2.1 历史街区行人出行特征 | 第24-26页 |
2.2.2 历史街区自行车(电动车)出行特征 | 第26-28页 |
2.3 慢行交通分担量预测的相关理论 | 第28-32页 |
2.3.1 慢行交通分担量预测的概念 | 第28-29页 |
2.3.2 慢行交通分担量预测的必要性 | 第29-30页 |
2.3.3 出行方式分担量预测的影响因素 | 第30-31页 |
2.3.4 出行分担量预测的方法 | 第31-32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3 历史街区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3-57页 |
3.1 历史街区主要出行方式特征分析 | 第33-35页 |
3.2 历史街区出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5-41页 |
3.2.1 客流分担量的影响因素 | 第35-38页 |
3.2.2 历史街区内出行者的出行心理分析 | 第38-41页 |
3.3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旅客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1-48页 |
3.3.1 结构方程模型的理论介绍 | 第42-43页 |
3.3.2 基于旅客出行决策的模型变量设计 | 第43-48页 |
3.4 案例分析 | 第48-55页 |
3.4.1 模型计算 | 第48-54页 |
3.4.2 结果分析 | 第54-55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4 基于博弈论的历史街区出行方式竞争模型 | 第57-79页 |
4.1 博弈论的理论介绍 | 第57-60页 |
4.1.1 博弈论简介 | 第57页 |
4.1.2 纳什均衡理论 | 第57-58页 |
4.1.3 博弈模型的数学表示 | 第58-59页 |
4.1.4 历史街区出行方式的博弈背景介绍 | 第59-60页 |
4.2 历史街区内部各出行方式竞争博弈模型的建立 | 第60-73页 |
4.2.1 模型的总假定 | 第60-72页 |
4.2.2 历史街区内部各出行方式非合作动态博弈模型的描述 | 第72-73页 |
4.3 历史街区内部各出行方式竞争对策模型的纳什均衡解 | 第73-75页 |
4.4 算法设计 | 第75-77页 |
4.4.1 算法流程 | 第75-77页 |
4.4.2 算法步骤 | 第77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77-79页 |
5 案例分析—以郑州市书院街为例 | 第79-95页 |
5.1 书院街历史街区概况 | 第79-81页 |
5.1.1 书院街区位概况 | 第79-80页 |
5.1.2 书院街的历史沿革 | 第80-81页 |
5.2 书院街历史街区的现状与交通概况 | 第81-84页 |
5.2.1 书院街历史街区现状概况 | 第81-82页 |
5.2.2 书院街历史街区的交通概况 | 第82-84页 |
5.3 书院街历史街区慢行出行分担量预测 | 第84-93页 |
5.3.1 书院街历史街区现状交通出行量调查 | 第84-85页 |
5.3.2 书院街历史街区交通小区划分与现状OD反推 | 第85-88页 |
5.3.3 书院街历史街区OD矩阵反推结果的校核 | 第88-89页 |
5.3.4 书院街历史街区慢行出行分担量预测 | 第89-93页 |
5.4 结果分析 | 第93-94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94-95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95-97页 |
6.1 结论 | 第95页 |
6.2 不足与展望 | 第95-9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7-101页 |
致谢 | 第101-103页 |
附录1 调查问卷样例 | 第103-105页 |
附录2 研究生期间参与项目 | 第10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