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1 绪论 | 第11-23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20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6-19页 |
1.2.3 文献评述 | 第19-20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可行性分析 | 第20-23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1.3.2 研究方法与可行性分析 | 第21-23页 |
2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 | 第23-28页 |
2.1 政府环境受托责任理论 | 第23页 |
2.2 PSR概念框架理论 | 第23-25页 |
2.3 层次分析法原理 | 第25-28页 |
3 白银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绩效审计路径设计 | 第28-38页 |
3.1 白银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项目概况 | 第28-33页 |
3.1.1 项目背景 | 第28-29页 |
3.1.2 项目整治目标 | 第29页 |
3.1.3 项目设施建设及资金投入 | 第29-32页 |
3.1.4 项目管理方面 | 第32页 |
3.1.5 数据来源 | 第32-33页 |
3.2 白银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绩效审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| 第33-34页 |
3.2.1 白银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| 第33-34页 |
3.2.2 白银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绩效审计的可行性 | 第34页 |
3.3 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 | 第34-35页 |
3.3.1 审计主体 | 第34-35页 |
3.3.2 审计客体 | 第35页 |
3.4 审计目标 | 第35页 |
3.5 审计内容 | 第35-38页 |
3.5.1 政府履责 | 第35-36页 |
3.5.2 社会效益 | 第36页 |
3.5.3 经济效益 | 第36页 |
3.5.4 环境效益 | 第36-38页 |
4 白银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| 第38-57页 |
4.1 基于PSR模型构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 | 第38-39页 |
4.1.1 建立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| 第38页 |
4.1.2 PSR模型的可行性分析 | 第38-39页 |
4.2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构建的原则 | 第39-40页 |
4.2.1 全面客观性原则 | 第39页 |
4.2.2 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 | 第39-40页 |
4.2.3 选取的指标具有相关性 | 第40页 |
4.2.4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| 第40页 |
4.2.5 政策导向与成本效益兼顾 | 第40页 |
4.3 构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| 第40-41页 |
4.4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分析 | 第41-46页 |
4.4.1 政府履责指标方面 | 第41-43页 |
4.4.2 社会效益指标方面 | 第43-44页 |
4.4.3 经济效益指标方面 | 第44-45页 |
4.4.4 环境效益指标方面 | 第45-46页 |
4.5 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 | 第46-50页 |
4.5.1 调查问卷说明 | 第46-47页 |
4.5.2 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47-50页 |
4.6 运用环境优值模型进行综合评价 | 第50-53页 |
4.7 审计结论 | 第53-54页 |
4.7.1 生活垃圾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| 第53页 |
4.7.2 项目资金得到有效利用 | 第53-54页 |
4.7.3 完善了项目运行管理机制 | 第54页 |
4.7.4 公众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 | 第54页 |
4.8 审计建议 | 第54-57页 |
4.8.1 建设农村环保工作站 | 第55页 |
4.8.2 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机制 | 第55页 |
4.8.3 加强环保教育 | 第55-56页 |
4.8.4 加强资金信息化管理水平 | 第56-57页 |
5 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57-59页 |
5.1 研究结论 | 第57页 |
5.2 研究的不足 | 第57-58页 |
5.3 研究展望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4页 |
后记 | 第64-65页 |
附件1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