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课程背景下的诗歌教学研究--以高中为例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引言 | 第9-16页 |
1.1 研究意义 | 第9-11页 |
1.2 研究目的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1.5 研究范围 | 第15-16页 |
2 对实施新课程前后诗歌教学经验与问题的分析 | 第16-28页 |
2.1 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前的诗歌教学现状 | 第16-20页 |
2.1.1 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前的价值借鉴 | 第16-18页 |
2.1.2 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前的弊端挖掘 | 第18-20页 |
2.2 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的诗歌教学现状 | 第20-28页 |
2.2.1 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的优势体现 | 第20-25页 |
2.2.2 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的不足探究 | 第25-28页 |
3 新课程背景下实施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基本理念 | 第28-37页 |
3.1 诗歌教学 | 第28-30页 |
3.1.1 诗歌教学的内涵 | 第28页 |
3.1.2 诗歌教学的特点 | 第28-30页 |
3.2 新课标对高中诗歌教学的基本要求 | 第30-37页 |
3.2.1 高中语文必修课对诗歌教学的基本要求 | 第31-34页 |
3.2.2 高中语文选修课对诗歌教学的基本要求 | 第34-37页 |
4 新课程背景下实施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内容 | 第37-45页 |
4.1 选诗的适用性 | 第37-39页 |
4.2 感受的整体性 | 第39-40页 |
4.3 思维的形象性 | 第40-41页 |
4.4 空间的补白性 | 第41-42页 |
4.5 选修的衔接性 | 第42-45页 |
5 新课程背景下实施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方法 | 第45-58页 |
5.1 信息资料利用法 | 第45-48页 |
5.1.1 利用教材诗歌 | 第45-47页 |
5.1.2 甄选外国诗歌 | 第47-48页 |
5.1.3 补充网络诗歌 | 第48页 |
5.2 师生共建阅读法 | 第48-51页 |
5.2.1 指导正确的朗读 | 第48-49页 |
5.2.2 促进及时的背诵 | 第49-50页 |
5.2.3 引导细细地默读 | 第50-51页 |
5.3 自主讲授结合法 | 第51-55页 |
5.3.1 自主拓展的延伸 | 第51-52页 |
5.3.2 讲授创造性阅读 | 第52-55页 |
5.4 疑难探究议论法 | 第55-58页 |
5.4.1 指导疑难的探究 | 第55-56页 |
5.4.2 训练诗歌的创作 | 第56-58页 |
结语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