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轻工业、手工业论文--食品工业论文--淀粉工业论文--基础理论论文

超高压糊化小麦、绿豆和红豆淀粉的回生特征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-25页
    1.1 淀粉概述第10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0 淀粉分子结构与化学组成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淀粉颗粒特性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淀粉热力学特性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淀粉糊特性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淀粉老化特性第15-16页
    1.2 小麦研究进展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小麦概述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小麦淀粉研究进展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小麦淀粉生产及加工工艺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小麦淀粉应用第18-19页
    1.3 绿豆研究进展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绿豆概述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绿豆淀粉研究进展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绿豆淀粉生产及加工工艺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绿豆淀粉应用第20-21页
    1.4 红豆研究进展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红豆概述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红豆淀粉研究进展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红豆淀粉生产工艺及应用第21-22页
    1.5 变性淀粉概述第22页
    1.6 超高压处理对淀粉理化性质影响研究概述第22-23页
    1.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3-25页
第二章 超高压对小麦、绿豆和红豆淀粉的糊化作用第25-36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5页
    2.2 材料与方法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材料与试剂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仪器与设备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试验方法第26-27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分析第27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淀粉基本组成分析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淀粉颗粒形貌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淀粉偏光十字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淀粉热特性第31-34页
    2.4 小结与讨论第34-36页
第三章 超高压糊化小麦、绿豆和红豆淀粉的回生过程颗粒结构变化特性第36-43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6页
    3.2 材料与方法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材料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仪器与设备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试验方法第36-37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分析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淀粉颗粒形貌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淀粉 X-射线衍射第38-42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42-43页
第四章 超高压糊化小麦、绿豆和红豆淀粉回生过程的理化特性第43-59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3页
    4.2 材料与方法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材料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仪器与设备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试验方法第43-44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分析第44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淀粉基本组成分析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溶解度与膨胀度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淀粉糊粘度特性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淀粉糊透明度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淀粉糊凝沉性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淀粉糊冻融稳定性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7 淀粉热特性第53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8 抗性淀粉第57页
    4.4 小结与讨论第57-59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9-61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59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59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70页
致谢第70-71页
作者简介第71页

论文共7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脉冲电絮凝处理高浓度印染废水的试验研究
下一篇:岳阳烟草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体系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