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心理学论文--发展心理学(人类心理学)论文--青少年心理学论文

不同自尊类型高中生归因方式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引言第9-10页
1 文献综述第10-19页
    1.1 自尊的文献综述第10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自尊的概念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自尊的结构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自尊的评定方法第13-15页
    1.2 高中生自尊发展特点第15-16页
    1.3 归因方式的文献综述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归因方式的概念及理论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自尊和归因方式的关系第17-19页
2 研究的总体思路第19-21页
    2.1 以往研究的不足第19页
    2.2 研究的基本问题及意义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研究的基本问题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研究的意义第19-20页
    2.3 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研究目的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研究假设第20-21页
3 实证研究第21-32页
    3.1 研究一 高中生外显自尊水平和内隐自尊水平的测量研究第21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研究目的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研究假设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研究方法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研究结果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结论第25-26页
    3.2 研究二 不同自尊类型高中生归因方式与成绩的相关研究第26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研究目的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研究假设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研究方法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研究结果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结论第31-32页
4 讨论第32-38页
    4.1 关于高中生自尊发展特点的研究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高中生自尊发展的性别特点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高中生自尊发展的年级特点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高中生自尊的年级与性别的交互作用第34-35页
    4.2 高中生自尊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高中生总体归因倾向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高中生自尊与归因方式存在相关关系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不同自尊类型高中生归因特点第36-37页
    4.3 高中生自尊、归因方式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第37-38页
5 本研究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第38-41页
    5.1 建立和谐的教育环境第38页
    5.2 提高学生的自尊水平第38-39页
    5.3 引导学生正确归因第39-41页
6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第41-43页
    6.1 创新之处第41页
    6.2 不足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研究的对象不够广泛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测量大部分是靠问卷法进行的,不可避免社会赞许性的影响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本文只是探讨了自尊通过归因方式对于成绩的影响,对于其他影响成绩的因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所提建议有待实践第42-43页
7 结论第43-44页
参考文献第44-46页
附录A 高中生自尊评定问卷第46-48页
附录B 内隐联想测验所用词汇第48-49页
附录C 归因方式问卷第49-52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52-53页
致谢第53页

论文共5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驾驶疲劳检测研究
下一篇:反馈与预期差异及情绪对小学生元记忆监控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