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9-20页 |
1.1 选题的缘起和价值 | 第9-11页 |
1.2 研究综述 | 第11-17页 |
1.3 核心概念界定 | 第17-19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2 什么是道尔顿制? | 第20-27页 |
2.1 起源 | 第20-21页 |
2.2 理论基础 | 第21-24页 |
2.3 主要原理 | 第24-27页 |
2.3.1 自由 | 第24-25页 |
2.3.2 合作 | 第25-26页 |
2.3.3 计划 | 第26-27页 |
3 道尔顿制在中国语文教学中的演变历程 | 第27-36页 |
3.1 传入我国的历史背景 | 第27-28页 |
3.2 演变历程 | 第28-36页 |
3.2.1 兴起与高潮 | 第28-32页 |
3.2.2 沉寂与再兴 | 第32-34页 |
3.2.3 消逝与归来 | 第34-36页 |
4 道尔顿制在中国语文教学的“本土化”探究 | 第36-46页 |
4.1 实验理论的“本土化” | 第36-37页 |
4.2 实践路径的“本土化” | 第37-46页 |
4.2.1 学校的组织形式 | 第37页 |
4.2.2 图表的制定和检查 | 第37-43页 |
4.2.3 作业室的设计原则及设备 | 第43-44页 |
4.2.4 中国式的指导法 | 第44-46页 |
5 道尔顿制在中国语文学科“本土化”的个案探析 | 第46-56页 |
5.1 上海中国公学中学部(吴淞中学)的语文教学实验 | 第46-48页 |
5.1.1 实验缘起 | 第46页 |
5.1.2 实验经过与影响 | 第46-48页 |
5.2 东大附中的语文教学实验 | 第48-56页 |
5.2.1 实验缘起 | 第48页 |
5.2.2 实验经过与影响 | 第48-56页 |
6 道尔顿制在中国语文学科“本土化”的问题、评价与反思 | 第56-63页 |
6.1 “本土化”的问题与现实困惑 | 第56-58页 |
6.2 “本土化”的评价与反思 | 第58-61页 |
6.3 对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启示 | 第61-63页 |
6.3.1 从传统中汲取精华 | 第61页 |
6.3.2 坚持以学生自由、全面的发展为根本 | 第61页 |
6.3.3 加强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 | 第61-62页 |
6.3.4 建构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和机制 | 第62-63页 |
结语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在学研究成果 | 第68-69页 |
致谢 | 第69页 |